责权利失衡催生了“公务员热”
(2008-07-02 15:01:47)
标签:
杂谈 |
今年云南省计划招考5800余名公务员,一共有超过15万人报考,通过审核的人员也超过了13万。昭通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机关科一个岗位,共有1144人报考,1025名通过了审核。(7月1日《生活新报》)
报考与职位平均比为23∶1,最高比达到1025∶1,都说高考“热”,比起公务员考试那是
任何一个职位,都应是责、权、利的三者合一。就好比是一只香炉,责、权、利好比三只脚,倘若脚不平衡,香炉轻则歪斜,重则倾倒。一个岗位的责、权、利是否平衡,不需要任何人来评判,芸芸众生自然会“用脚投票”,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有了冷门职业热门行当之说。以公务员这个岗位为例,每年的招考都炙手可热,致因可能很多,但根因还是很多职位责、权、利不平衡:责过轻,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须有什么样的贡献,这没有刚性、量化的目标及罚则;权过重,名为“公仆”实为“民牧”,权力监督与限制很不到位;利过丰,工资福利等公开收入逐年上涨,公车公宴等隐性得益没个定数。如是三者长期存在,也难怪择业者对公务员岗位趋之若鹜了。
日前,上海浦东首批位聘任制公务员上岗,但最高可领40万元年薪的浦东发改委金融规划和金融战略研究岗位仍无人问津。不是想做公务员的人很多吗?这个岗位的利是暴利,权是大权,来领受啊。无人敢来,那是因为不能领责,不能创造与40万元年薪相称的贡献。我不知道也无法知道,有多少公务员是冲着“责”而非“权”、“利”而去的,但现实中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会耍权、要得利,但不愿担责,也不能履职。他们的收入数得手发软,权力使得心发慌,但责任虚置,岗位贡献率很低甚至负数(贪污、渎职等)。一个工人,完成多少产值,他才可以领到仅百分之几的工资;一个公务员,不论贡献如何,只要不犯错误,工资福利奖金一分不少,这样的“金饭碗”还能捧到老,谁不想到这样的岗位上“享受”?
我敢说,就这样地责、权、利失衡下去,过一百年、一千年公务员还是热门岗位,甚至可能全国人民只争这一种“金饭碗”。不为计较他们的权利,只为要有人担责做事,我们也必须改变制衡现行公务员的轻责(无责)、重权、厚利的怪象。国家有关部门着手制定的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确立目标管理与责任问究制度,只是制衡工作的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哪天大家对公务员岗位感觉“一般般”,那责、权、利分配得就科学、合理了,我们的事业发展将更快、更和谐。为此,眼下对于公务员要加责、制权、抑利,即使不“三管齐下”,起码也要落实“责”任,这样“公考”才不至于那么热,公众对公务员群体才有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