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利院不是顶热太阳挖土豆的地方

(2008-06-26 15:27:34)
标签:

杂谈

■张晶晶

商洛市福利院里,管理员树荫下品着清茶,“院民”们顶着烈日挖土豆。这一幕让人看在眼里,恍若进错了地方,这就是传说中负责收养、治疗“三无”对象和特殊弱势群体的福利院?

忽然想起我曾遇过一群福利院孩子们摆的小摊,卖的是自家院子种的大枣,摊子前写着“回报社会”字样的标语,大家因为对这些孩子稚嫩吆喝的心疼,很快就把他们出售的不算太物美价廉的果品一扫而空,我买回去发现并不好吃,还有稍许后悔自己的爱心冲动。如果我能有幸遇上这家福利院摆出的菜摊,如果我先看了这篇报道,知道这些普通的蔬菜是这样的一群 “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辛苦得来的,那我一定会敛住轻慢的笑容,把这看作珍贵的礼物般小心翼翼地买回,再细细品尝这些“劳动生产率极低”条件下创造的“个别价值”极高的商品。

我能想像福利院这样的慈善机构的财政一定是有点拮据、量入为出,这些被正常社会生活“遗弃”了的人在享用社会福利同时,用自己的劳动补贴“家用”,种些蔬菜瓜果,无论是卖是自己吃,都是一种回报社会的做法,令人感动,并无可厚非。可是福利院员工不能“与民同甘苦”的袖手旁观确实有点说不过去,让我恍惚间看到了劳动教养管理人员的影子,好像这烈日下的劳动只是被管理者该做的,而自己的责任只是监工和指导。

福利院是干什么的地方?是让老无所依、病无所养的人得以安养天年的舒服享受之地,还是一个把这些社会弱势人群聚集起来,共同劳作、自食其力,体会“集体农庄”劳动乐趣的地方?劳动在这里是补充手段,还是获取福利的前提?

既然这是社会爱心福利之下所帮持的一个温暖角落,那管理人员是不是也该多点温暖的表达方式,比如和他们一起劳作,也许苦也就成了乐。也许管理人员一番亲身体会后,就会明白这么大太阳的天气,并不适合出来挖土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