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宽容“穷读”鄙视“读穷”

(2008-06-25 15:22:33)
标签:

杂谈

■ 小石潭

近日,山东诸城出现一个“研究生低保户”,这给民政部门出了一个难题,在读研究生到底该不该享受低保?相关规定中,只对大中专学生做了明确规定,而对在读研究生甚至更高学历却没有提及到。(6月24日《齐鲁晚报》)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个学生能耐得住贫穷,仍坐定身子苦学读研,这种精神实在很难得,这种现象也很少见。对此,我理解并宽容他的“穷读”,但冷眼鄙视他的“读穷”———

自古以来就有“穷读”之说,越是穷越要认真读书,读书是摆脱贫穷的捷径之一。时过境迁,理虽有变,但“穷读”仍不乏有理:放眼当今的职场,基本上是学历摆定职位,学历的“一寸长一寸强”越往高处越明显。国家倾力扶持贫困大学生,不让他们“因贫失学”,个中就是这个道理。循着同样思维审察就业难的时下,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放弃就业,选择读研以谋求更好职业,这样的“穷读”(双关:贫穷而读、穷尽而读)不乏理智与远见。至于吃低保家庭的孩子读研,我不认为是没有责任担当的表现,而认为这恰恰彰显了国家低保政策的利好,使得贫困学子也有更多读书机会,为日后更好地养家顶户、反哺社会,有更大的担当提供了机会,这种注重“后发优势”的“穷读”,显然要比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业或草草就业要好得多。

尽管理解甚至支持“穷读”,但笔者也反对高学历者的“读穷”。进入大学,差不多也已成年,如果家庭经济不允许,那就应该通过家教、找零活等方式,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至于读到研究生,除非特殊专业必须夜以继日专注其间外,还是应该挤点时间以工助读,想方设法自食其力,给家庭和社会减轻供读压力。教育的目的不就是改造人、改善生存状况吗?经历了专门从业培训的大学生活,即使继续呆在“象牙塔”搞学问,研究生还是应该运用一技之长,努力让自己“独立”起来,如果能力允许尽可能不吃低保,甚至让家庭早日脱离低保之列。那种既“穷读”又“读穷”的研究生,就让人怀疑其是否学有所成,进而对这种高智低能行为产生鄙视。

过去,没有太多的条件助读,穷人的孩子只能舍弃学业“早当家”;而今,低保贷款助学金相辅,穷人的孩子坚持完成学业还应“早顾家”。因此,我以为低保政策还是不要眷顾高学历者为宜,这只会妨碍他们掌握必要的生存能力;对上文中的这位研究生,建议还是搞点勤工俭学,至少自己不要吃低保为妥。否则,尴尬的不仅是低保制度,还有培养你的高校——— 富脑袋,穷口袋,这叫什么事呢,怎么说也不和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