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条新闻让我很快想到此前颇为轰动的另一条新闻:深圳某市民乘公交车时
彼时,评论纷纷称之为“有力的民意表达”、“另类的投诉”和“无奈的讽谏”;今日,张市长以亲历堵车三小时之苦向市民道歉。“万元被邀坐公交”与“亲历堵车三小时”,两者之间当不存在前因与后果的关系,但颇为巧合的事件却有着共同的现实指向:一个是问题指向———
不得不承认,在现实行政语境下,很多公共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与责任官员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不足是紧密相关的。与此同时,在现行权力机制下,权力官员亲自过问的一句话,往往胜过成堆的红头文件,乃至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正是这两点因素的共同作用,让人们在遇到棘手问题时,习惯于找交椅之上的个人,而不是找职责所在的部门。
这几天,骑车上班的官员和走路上班的官员,纷纷成为新闻,人们对此更多嗤之为作秀。抛却个案的具体分析,其实官员“纡尊降贵”走近民众从亲身体验而不是从报告文件中感知民生民情,实在是大有必要的,甚至应该是必须的。我们尽可以质问“为何非要等到市长亲历堵车三小时才大力整治交通”,但又必须承认现行体制中官员亲历的价值:官员亲自经历过的,感受才会深刻,问题意识才会更加具象,政策制定才会更有针对性。
说到底,官员应该具有一种躬身亲历的意识,不要只是坐在办公室里从下属送来的报告文件里发现问题,更应该亲自去体验真实的社会民生之喜怒哀乐苦辣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