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周明华
6月16日,山东省、市、县三级机关单位开展能源短缺体验活动。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步行上班,省长姜大明骑自行车到省政府办公,其他省领导同志也都采取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等形式上班。(6月17日《齐鲁晚报》)
颇让人纳闷的是,网民在省长骑车上班的新闻照片后的评论跟帖中,大多数以“作秀”“变相排场”回之。一句话,跟帖中鲜见网民稍许感动之情。何以网民在“封疆大吏”如此高调忧虑我国能源短缺的苍生现实,号召16万机关干部丢开座驾、甩开步子走大街上班的行为无动于衷呢?根源不外乎还是颇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履行参与环保、节能减排、减少浪费的社会责任中,总是在不自觉中陷进一种“领导摆姿势”的思维怪圈中:总以为,省长、市长一年挤一回公交车、骑一回自行车,便能带动属下大批公仆都在脑中构筑一种资源忧患意识。
事实上是事与愿违。因为,公众看多了那些大小官员在“摆完”一天的“平民姿势”后,第二天,便有专职司机照常驱车到官员家门口虔诚地候主。这些官员毋须像英国伦敦市长与美国纽约市长那样去经常挤地铁,这不仅是因为能源忧患意识“技不如人”,还是因为我们的不少官员把“公车私奔”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究其根源,还是一些官员脑中存有的一种特权意识。解决之难源于靠官员自身去“割肉”的官员生态性痼疾。向公车浪费开刀者一旦是自己,那纯系一个黑色幽默。
所以在我看来,公仆骑车上班真正能让公民欣慰那一天,一定是公仆远离“公车私奔”之日;一定是公私分明,该用公车时用,不该用公车时绝对不准用。私用了就一定得吐出“公油”和“折旧费”来,甚至双倍吐出来才能脱了干系。这样的高调律己行为,才是百姓眼中最恒久、最有效的“节能行为”,才经得住公众的评判的公共行为。
后一篇:制度管干部,还是老婆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