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能减排 政府应跑在最前面

(2008-06-16 14:34:31)
标签:

杂谈

  ■ 杨 

  节能减排是个说了一年又一年的老大难问题,可喜的是,全民的资源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在日复一日中有所提升。正如有人所言,在肚子还填不饱的日子里,谁会去谈论饮食营养结构?脚下是一片泥泞的道路,吐口痰也算不了什么。但是在食品富足的餐桌上,吃一半浪费一半于心何忍?在明亮光洁的大街上随意吐痰,又如何下得了口?

  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也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近期,《陕西省公众节能减排行为公约》正式公布,普通人的生活琐事被纳入到节能减排的范畴之内。

  应该说,节能减排越来越成为全民共识,并取得行为一致。某种意义上,我们必须为这一进步欢呼,虽然我们并不能寄望节能难题一朝得解。不过,再宏大的主旨终归要落实到现实中,再美好的期待只有得到事实的检验才能称其为美好,当我们梳理近期相关的新闻事件,我们却并不敢保持乐观。

  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布的省直机关建筑能源审计结果显示,包括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等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与这些机关单位电老虎相比,原来咱老百姓都可以成为节能减排的先进工作者了,这节能还真不应该——— 从老百姓抓起,可不是吗?那些个大城市“引以为豪”的点亮工程,又有多少不是浪费?当然,我们不反对消费,我们反对的是浪费的消费。再看看那庞大的公车,您敢说咱纳税人不是替公家人付了钱还吸黑烟?

  可以发现,政府本身就是个能源消费大户,公务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的提升空间很大,也更为迫切。毕竟,党政机关在整个社会节能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形象极其重要,为广大公众所瞩目、所仿效。可以说,公务人员在节能方面是公众的一面镜子,摘掉“高耗能人士”的帽子,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节能意识的提升和节俭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肯定,在“公众减排公约”未出台之前,已有众多百姓在用各种方式方法节约能源、杜绝浪费。诸如洗碗水的多次利用、蒸米饭变“一次熟”为“二次熟”、用手帕代替纸巾等等民间智慧。两相比较,政府更应全力杜绝浪费。

  其实,我们年复一年地讨论节能减排这类问题,而污染境况几乎一成不变,无论是政府、专家都开出了许多药方,但方多不治病。破坏容易收拾难,他山之石足供借鉴。据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家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在物理学家出身的默克尔看来,白炽灯所耗电能只有5%%转化成光能,以此推算,如果德国所有家庭全部换上这种亮度相同而耗电只有白炽灯20%的节能灯,德国每年将会减少6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说到底,就政府倡导的这场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改良运动而言,政府首先是个“主持人”,需要调配各方参与到节能减排当中来;第二,需要做好示范,这和农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示范户”是一个道理,无需多言;第三,还要进行引导和必要的干预。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美化城市,不少城市设立了大量的景观灯打造“不夜城”,这怎么解决?其实,城市不是不该“亮”起来,而是怎么“亮”的问题,我们的口号是:合理不浪费。

  在我们这个“上行下效”的传统国度里,湖北省直机关大楼里的那些“高耗能人士”,这个头带得实在不好,道理不用多讲了,用通俗的话说,政府既要督促、管理好他人,更要做好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