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日前,北京有关部门公开销毁了1000余辆近期被罚没的
基于最大化实现罚没品价值的原则,这种成本不菲的车辆销毁方式肯定不是最佳选择,其中很多完全可以继续利用,或者拍卖、或者捐赠。但如果只是基于部门利益的选择,执法机关显然更喜欢公开销毁,只有此才能彰显执法的成就感,也更能突出一种震慑效果。
事实上,公众的疑问和指责,不仅在于“怎样处置罚没品”,更在于“罚没品去了哪里”。罚没品的处置对社会公众而言,一直颇为神秘。很大意义上,罚没品的处置不仅是一个浪费与再利用的问题,更是一个腐败与反腐败的问题。
在全国层面,关于罚没品的处置,向来只有诸如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可能被滥用的执法权力,应该是权力“自证”自身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内容。罚没权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首先需要来自对罚没权行使的严格规范,这既需要在“进口处”约束罚没权的非法行使,也需要尽早立法规范罚没品的“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