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太湖再次发生蓝藻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像去年那样引起了部分公众的惊慌。对此相关专家称,太湖蓝藻已是常态,而非异常状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生态后果,这一现象会延续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实际上太湖水质相比去年已有改善,他呼吁公众应理性看待太湖蓝藻,不
专家称蓝藻已成常态而非异常状态,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它是太湖污染的正常反映,是长期污染后形成的生态后果,污染不根治蓝藻现象就不会消失———
如果让公众平静接受已成为常态的太湖蓝藻,失去对环境恶化的敏感和水污染的痛感而处于麻木不仁中,太湖的水污染会进一步恶化,恶化到公众不能再容忍的地步。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众所周知:把青蛙扔进煮沸的大锅里它会突然跃起求生,而将其放入温水中,在小火慢慢将水加热中青蛙会丝毫没有感觉,当水温加热到一定程度想要逃命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触及到了公众的日常生存,严峻的污染现实好不容易让公众养成了一点痛感。这种敏感和痛感对于太湖水污染治理是必要的,一方面,始终对这种“异常的正常状态”保持警醒的姿态,可以避免所谓的“常态”进一步恶化,变成另一种更加恶劣的“常态”;另一方面,这种敏感和痛感可以对政府形成治理污染的压力,如果公众对蓝藻麻木不仁见怪不怪了,政府部门就更可能不将其当什么事了,也不会有治理的动力和压力了。
是的,公众面对成为常态的蓝藻时不必惊慌失措,也不必渲染和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