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日前向媒体通报,4月5日凌晨发生在东风广场的“女尸案”经警方调查,死者谭静24岁,系河南人,在广州某模特公司任职,4月5日凌晨从东风广场某幢30楼的卫生间窗口坠落。经警方勘查,死者死亡前与室内人员无打斗痕迹,尸检发现死者血液酒精浓度极高。目前,警方已经排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香消玉殒,留给世人的是痛惜,是疑窦,留给其相依为命老母亲的是悲痛欲绝,是耻辱的印记,也许连谭静本人也死不瞑目,因为曾几何时,原本良家姑娘的她,因为遽然的非正常死亡,居然被解读为妓女。如今,随着警方向媒体通报,强加于谭静身上的羞恶性身份符号已被洗褪。真相仿佛在慢慢还原,谭静系他杀变为所谓的系自杀。然而,警方的通报似乎并未消解网民的困惑,这从各大论坛上沸反盈天的态势即可看出。
不能否认当地警方还原真相的努力,也不能排除警方急于平息舆论的诚意,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尚有许多细节硬伤横亘在那里———
任何细节硬伤都必然使真相蒙羞。任何调查都必须经得起求证,否则就会使人狐疑;而任何有助于证实真相的细节都应该公之于众,交与公众检验,否则只会加速事件向云谲波诡发展。日前,女市长撞死男童一案,之所以招致满城风雨,与女市长的身份有关,亦与事件不透明有关;80后厅官之所以引来普遍性质疑,仍与不透明有关,如果有合理的细节,如果程序毫无瑕疵,公众怎会穷追不舍?正因为有太多真相没有大白于天下,我们呼吁、我们追问,然而,许多时候,一些公权力部门充耳不闻,仿若耳聋。释疑才能解惑,解惑才能灭火。
以生命的名义,请彻查谭静案。每一条生命,都弥足珍贵;每一起悲剧,都值得解读;每一起公共事件,都需要在阳光下曝晒。只有最大可能地还原真相,才能告慰死者,也才能抚慰生者。只要让细节硬伤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网民才会遏止愤怒和不解。也许经过彻查,谭静确系自杀,但只要真相明了,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