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周东飞
“2008中国网络媒体海南行”记者们走进海南定安县,定安县委书记孙颖在县情介绍上回答提问时,用一组数据描述了定安的发展情况。她说,8年前刚来定安工作时,她的工资是600元,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已有两三千元。(3月27日中新社)
官员工资8年时间涨了四五倍,定安县委书记想用自己
撇开网友的情绪不讲,单看县委书记拿自己的工资说事一节,好像也不太合适。公务员工资的增长,能说明地方经济的发展吗?恐怕很难。一个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公务员工资也发不出来,这种情况当然是有的。但是,反过来却不能推论出,一个地方公务员工资高了,经济社会就一定发展得很好。如果一个地方的财政把全部精力用于养人,那么公务员工资的增长自然不难实现,可是众多的民生诉求恐怕只能打了水漂。在一个时间点上,财政的总盘子是固定的,用于公务员高工资的部分多了,其他部分自然就少了。
从同一条新闻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定安县2007年财政收入仅1.04亿元,显然不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3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自己比是发展了,但是这样的水平离治下百姓的要求恐怕还有很远的距离。在这种情势下,公务员的工资越高恐怕越应该感到惶惑和惭愧。公务员的高工资不是证明经济发展的指标,这应当成为官员们的常识。同样明显的一个常识是,高房价也不是一个地方经济发达与否的指标。但是,在不少官员眼里,这样的常识恰恰是一种相反的镜像。一个国有企业搬迁到河北,认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证据居然就是带动当地房价上涨了100%%。
官员工资未必不可晒,从财产公开的角度讲,官员应该向公众晒晒自己的工资,而且要定期晒,要把各种收入都加在一起晒。这样的晒工资,公众和网友才欢迎。如果晒工资仅仅为了证明当地发展水平高了,那么很遗憾,这两者之间并不能找到因果关系,或者恰恰存在一种反比例关系。官员当然有权力、有义务证明本地经济水平,但证据除了翔实可信的宏观数据之外,最好是一个农民、一个市民的收入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