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待“平行志愿”能够更加“平行”

(2008-02-16 14:32:29)
标签:

杂谈

  ■ 石子砚

  教育部近日表示,今年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2月15日《华商报》)

  作为过来人,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的

“赌博”心理依然刻骨铭心。在这场通过分数改变命运的博弈中,可谓是有人笑有人哭,有人通过一个较低的分数赌赢了一所名校,而有人可能考了高分却因为填报志愿的失误而与名校失之交臂。“考得好不如填得好”,高考填报志愿有时成了一场人生的“赌博”。而现在的“平行志愿”,其实就是对这种“赌博”填报志愿的一种矫正。在以往,在录取谁的问题上,学校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学生则没有。而现在,平行志愿的实施,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学生相对的选择权利和自由。

  然而,平行志愿却依然难以实现考生与高校的权利平行。因为,无论对于考生还是高校来说,彼此都应该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双向选择过程。两者的关系就如同一对恋爱前的男女,报考志愿只不过是彼此表达好感的一种方式,而最终能否真正确定恋爱关系,或者说领“结婚证”,应该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双向选择过程。也就是说,在考生最终决定踏入任何一所高校之前,他应该有报考任何高校的权利。

  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应该是,考生既可以报考若干个学校,更可以被若干个学校录取,但是最终哪所高校才是考生的“意中人”,应该是属于考生不可剥夺的自由选择权利。惟其如此,考生的权益与高校的权益才能真正实现所谓的“平行”与对称。但是,所谓的“平行志愿”却仅仅是浅尝辄止,仅仅是赋予了考生有限的自由与权利,考生可以报考若干个高校,但却不能被若干个学校录取。也就是说,“小伙子”对若干个 “姑娘”有初步的意向与好感,也有了同这些“姑娘”表达好感的自由,也就是所谓的“平行志愿”。但是最终能与谁 “终成眷属”,却只能由某位 “姑娘”——— 也就是高校说了算,一旦被这位 “姑娘”录取,那“小伙子”只能被动接受。两者在权利与自由选择的向度上,依然是一个不对称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港校这条“鲶鱼”的介入,多年来岿然不动的内地高校在招生问题上已经有点沉不住气了。事实上,由于招生体制的弊端,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生源“外流”。在2006年上海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些大学校长已经指出:“港校热”只是中国高等教育经受国际化冲击的一次“热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教育面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用一种历史与发展的眼光看,“平行志愿”的实施,既是内地高校应对竞争的举措,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当然,这里所言的“平行志愿”,应该是自由选择与权利的平行,是高校与考生绝对的 “自由恋爱”。由此来看的话,公共管理部门今天所言的所谓“平行志愿”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平行”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