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一个创富时代的攀比型社会,各类排行榜注定会越来越多。热潮之下,研究高校的学者也不甘寂寞,为高校创立了
无疑,某所高校能够培养出多少名富豪校友,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这所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综合实力,体现出高校教育“含金量”的高下之分。比如,北大摘得了“中国富豪摇篮”,或许能为北大增添更多的魅力,吸引到更多少年才俊对北大的向往。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北大的声誉,进而带动北大生源质量的提高。
问题是,创造个人财富绝非高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高校应当注重的是创造社会财富———
值得注意的是,当社会流行“以个人财富论英雄”之时,“富豪校友榜”就会导致某种误解,让大学生过高地评价个人财富的价值,而忽略了更为严肃的社会责任。更严重的是,“富豪校友榜”会误导大学生,以为个人财富越多也就越为母校争光。
作为对“富豪校友榜”的平衡,“慈善校友榜”无疑令人期待。财富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是如何看待和运用个人财富,这一点必须为大学生所意识到。极端地说,假如高校培养出一批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富豪,那才将是一场最为彻底的教育失败。因而,衡量高校对社会的贡献度,与其考查其富豪校友的多寡,不如考查其慈善校友的多寡。这对于引导学生和社会都更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