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期待高校“慈善校友榜”

(2008-01-10 15:13:55)
标签:

杂谈

  1月8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08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榜,北京大学以绝对优势高居富豪校友榜榜首,摘得“中国富豪摇篮”桂冠。(1月8日《法制晚报》)

  在一个创富时代的攀比型社会,各类排行榜注定会越来越多。热潮之下,研究高校的学者也不甘寂寞,为高校创立了 “富豪校友榜”,进行财富效应的比较。然而

,相比较这个“富豪校友榜”,我们有理由更期待“慈善校友榜”。

  无疑,某所高校能够培养出多少名富豪校友,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这所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综合实力,体现出高校教育“含金量”的高下之分。比如,北大摘得了“中国富豪摇篮”,或许能为北大增添更多的魅力,吸引到更多少年才俊对北大的向往。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北大的声誉,进而带动北大生源质量的提高。

  问题是,创造个人财富绝非高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标,高校应当注重的是创造社会财富———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同时,尽管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往往紧密相关,但二者关联性的强弱还值得继续探讨。打个比方,卖茶鸡蛋的校友比造原子弹的校友有钱,却并不能证明前者比后者对于社会的贡献更大。因而,校友个人财富的多寡,不能视为衡量高校实力的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当社会流行“以个人财富论英雄”之时,“富豪校友榜”就会导致某种误解,让大学生过高地评价个人财富的价值,而忽略了更为严肃的社会责任。更严重的是,“富豪校友榜”会误导大学生,以为个人财富越多也就越为母校争光。

  作为对“富豪校友榜”的平衡,“慈善校友榜”无疑令人期待。财富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是如何看待和运用个人财富,这一点必须为大学生所意识到。极端地说,假如高校培养出一批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富豪,那才将是一场最为彻底的教育失败。因而,衡量高校对社会的贡献度,与其考查其富豪校友的多寡,不如考查其慈善校友的多寡。这对于引导学生和社会都更为有益。 宣华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