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1月8日,中国烹饪协会表示,其起草的国内行业标准
这样的消息,往往让人悲喜交加。对大多数公众和消费者来说,喜的是有了《早餐经营规范》可能意味着芸芸众生以后的早餐水平,可能会更上层楼;忧的是如果因为这个行业标准而将那些煎饼摊、馄饨摊淘汰掉之后,可能会
更为重要的是,《早餐经营规范》公共政策的出台,对那些经营煎饼摊、馄饨摊的弱势群体来说,则不啻是一个天大的灾难。因为这个“行业标准”的出台,几乎是宣判了他们的“死刑”,堵死了这一群体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一条 近年来,很多公共政策都“天然”地具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在多数情况下,有关部门出台的公共政策,都很难顾及甚至是刻意损害弱者利益。无论是现在的早餐行业标准,还是前不久“虚惊一场”的“国标馒头”,都有着赤裸裸的扶强凌弱的痕迹,他们几乎以不容置疑的姿态与制度“理性”,以所谓“公共利益”的名义盛气凌人裹挟而来,那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诸如煎饼摊、馄饨摊的小商贩,那些社会底层人员、穷人、边缘及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他们关乎基本生存的“根本利益”,却被漠视甚至完全搁置。
笔者认为,公共政策理应更多顾及弱者利益。作为社会公器的公共政策,不能面对那些垄断行业、强势阶层时就卑躬卑膝软弱无力,对于他们要求国家补贴、涨价等“无理”要求一再忍让与迁就,而涉及社会底层利益时,却盲目提高准入门槛,或者以不容置疑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