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德考评:是否甩了主考官

(2007-12-21 20:45:10)
标签:

时事评论

  据12月20日中新社消息,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日联合发文,将针对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建立医德档案,并进行年度考评,以促进医德医风的改善。考评分为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单位评价等三个步骤,并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许多网友对此表达了强烈的质疑:医德考评
,患者怎能缺席。

  “患者缺席医德考评”并无不妥

  ■ 陈光豪

  窃以为,此番医德考评是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患者虽是医患关系的当事人,却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局外人,卫生部门有理由不让患者参与。

  何况,医德属于道德范畴。按理说,当事人对许多道德层面的事物有自主权,我们可以呼吁,却不能强制。像本次医德考评的一些内容,比如“团结协作,和谐共事;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纵使医护人员做不到,可也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既是如此,作为非主管部门的我们,总不宜去考评人家有自主权的东西吧。

  应该看到,由于考评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等挂钩,患者不论参与与否,本次医德考评也只会存在改进当前医德医风的可能,而不会直接侵害到患者的既有权益。

  当然,否定患者参与医德考评,并非意味着患者对医疗行为没有评价权。因为已有不少相关法律法规在规范医疗行为,若医护人员真侵犯了患者的正当权益,患者完全可依法主张权利。换言之,我们必须界定好卫生系统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这两种不同事物,并区别对待。

  一言以蔽之,当前的医患关系确实普遍紧张,甚至还出现一些医护人员戴盔甲武装自己的现象。但是,感性的归感性,理性的归理性,医疗机构既有的一些问题,并不能掩蔽医疗系统拥有内部管理的自主权。惟有这种理性认知,才有助于我们促成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得到很好解决。

  编辑有话:仔细玩味,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确属于两种不同概念,但就时下紧张的医患关系而言,公众对于医疗系统的每一改革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关起门来自我考核,还不如广纳不同声音,倾听百姓意见,这无疑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强了解。

  医德考评中不该缺少患者评价

  ■ 刘楚汉

  在医患关系紧张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卫生主管部门能主动寻找医院、医生方面的原因,加强对医德的要求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和晋职晋级等相挂钩,首先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当然,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否在于医德下降,或者说,医德下降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都值得讨论。正因如此,消息一出,有不少人就此提出质疑。不过在我看来,加强医德考核固然未必是治“本”,但标本兼治历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意味着治“标”与治“本”本来就不矛盾,在诸如医疗体制改革等治“本”之策紧锣密鼓制定实施的同时,似乎没有苛责的必要。现在更关键的问题是,医德考核究竟该如何进行?

  遗憾的是,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在考评方式上,却只分为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和单位评价三个步骤,就不能不让人疑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大部分时间是与患者打交道,医德高低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待患者的医治过程和态度中,既如此,医德考核怎能单单缺少了患者评价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呢?

  就医患关系来说,医院方面显然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缺少了患者的评价,如何能够让医德高尚者真正被考核出来呢?这样的医德考核与平常的年终考核一样,大概只不过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此以来,医德考核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医德,就一种职业道德而言,因为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而尤其可贵。如果脱离了最有发言权的患者的意见介入,医德考核不但于事无益,甚至还可能干扰和转移改进医患关系的正确方向。

  编辑有话:作为医患关系的双方,在医德考核体系中被人为割裂开来,这对于脆弱的医患关系并非利好消息。实际上,医德的好坏,患者的声音很重要,最有发言权的患者在此缺位,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