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大屠杀 记住就是一种力量

(2007-12-13 18:25:40)
标签:

时事评论

  ■ 马九器

  多年以后,面对人类的某种悲剧,有记忆的人将会想起,1937年隆冬发生在中国的那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有历史学家估算,如果把大屠杀中死难者的手连起来,足有300多公里长;死难者的血总重可达1200吨;而尸体能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人类

文明史上最惨绝人寰的悲剧之一!而今天,是持续六周的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的第一天!今天,中国人,有足够的理由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30万亡灵的哀悼,表达对一个民族苦难的反思!

  相信在这一天,大洋彼岸的张纯如女士一定在天堂向南京致哀,最年长的已逝“慰安妇”朱巧妹一定在天堂因记忆而痛楚,那30万飘荡的亡灵一定在痛诉无尽的悲凄。

  一头是地狱,一头是人间,中间横亘着70年的烟雨苍茫,时间可以冲刷一切器物,却无法冲刷掉民族的记忆,地狱里的凄惨与反思,只要还有理性为质料、良知为路、人性为桥,就注定可以成为人间的黄钟大吕,驱赶民族的颓废、迷乱和健忘。遥望历史风尘中的南京,看的不仅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造的屠杀场景,更是一缕缕人性的剖析、罪恶的拷问和国运兴衰的历史规律。

  然而,一声断喝却从天而降:有多少人看到了历史中的南京,看到了大屠杀的悲剧,看到了悲剧掩盖的重重诘问?

  这声断喝又让人想到了以色列。每年的大屠杀纪念日,当天上午十时,以色列全国鸣笛两分钟,几秒钟内,以色列突然安静下来——— 车停下了,娱乐消失了,路人肃立了,刚刚还喧嚣的大街突然凝固了,满眼都是雕塑。这种对苦难的哀悼正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和牢记。这样的集体意识不是靠几个惯常的纪念日来培养,更不是靠一些程式化的组织活动来灌输,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法律、制度、习惯等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这对我们来讲,似乎不可思议。因为这里也鸣笛,但鸣笛时喧闹依旧的场面将庄重解构;我们也纪念,但一年一次的形式将深刻消弭。或许这一切都是无意识,所以无可厚非,但可怕的就是这集体无意识,预示民族的苦难和悲剧在很多人记忆中淡漠。历史经验昭示:这很容易让后人堕入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不朽警句的预言中———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每每想起打响中国抗战第一枪的“东北军北大营”被夷为平地;想起淞沪战役中与“八百壮士”一起成名的四行仓库成了保龄球馆家具城;想起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亚洲最大的“慰安妇”遗址拆迁行动在南京被暂时搁置,但那也仅仅是“死缓”而已,或许当时间如落叶飘零、舆论焦点如涟漪散开之时,那些载着历史印记的遗址可能就在一夜之间,被“文明”夷为平地,又一段历史从记忆中抹去……面对70年前那场灾难,内心除了哀悼、凄楚,不知您的心中是否有些愤怒和焦虑?

  法国诺曼底有个叫奥拉都尔的小村,同样刻下了法国二战史上最为惨烈的记忆。1944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屠杀了600多位村民。战后法国政府保持该村原貌,没有进行重建,只在村口立了一块碑,上写两个字:记住。

  对,记住,记住就是一种力量。古人云:“亡其国,先亡其史。”古希腊神话里,记忆女神是科学、艺术等神之母,没有记忆注定整个文化要堕入一种荒漠化和虚无化,国何以成国?承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灾难的历史,必定是一个民族记忆的重点,因为那里写满灾难的原因、过程,写满足以唤醒人性的箴言,写满破解民族兴衰国家兴亡的历史密码。所以,对于那些轻易就以各种借口将历史遗址等记忆从城市抹去的人,都将在历史的法庭上接受公民的控诉,因为当所谓的政绩建立在抹杀民族记忆的基础上时,留下的只是一堆无根的浮萍,摧毁的却是防止人类悲剧重演的杀毒软件。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以及后代永远不会成为悲剧里的主角,让自己放心的唯一做法就是:自己先站起来,然后提醒和帮助别人也站起来,让每个人从思想上、权利上、自由上催生理性的强大,所有人都理性地强大起来,基于人性中恶因而酿造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