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县委书记兜里派不出官票

(2007-12-11 14:50:40)
标签:

时事评论

  ■ 奚旭初

  从去年11月起,安徽开展了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试点。记者在定远、无为两县采访时看到,试点地正立足于制度规范,保证县委书记在规定范围内行使用人权,使“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安徽此举,既是痛定思痛的亡羊补牢,又有正本清源的深远

意义。县委书记岗位目前已经成为腐败案件多发的岗位。近年来,在安徽皖北地区,就先后有18名县委书记因腐败被查处,原因多是卖官买官。这个“县委书记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而监督机制的缺失,更是在这个“县委书记现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权力如脱缰野马,一把手成了“一霸手”,是县委书记垮掉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现行体制,县委书记的集权度极高,由于书记“一言九鼎”,干部提拔中的组织考察、常委会、书记碰头会等程序看似“关卡重重”,其实最终体现的多是书记的“个人意志”。

  安徽试点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亮点之一就是对症下药,专门为县委书记量身订做“用人行为规范”。“用人行为规范”对县委书记用人权的动议、提名、酝酿、讨论决定等关键环节进行规范,使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用形象的话讲,就是给县委书记的用人权套上笼头,让“显规则”取代“潜规则”。

  安徽的实践,旨在让那些卖官买官的人想卖没有门,想买买不成,不但规范了县委书记用人权,而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有助于贯彻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严格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由于监督机制缺失导致的一把手说了算的 “县委书记现象”,并不只是安徽才有,因此安徽给县委书记的用人权套上笼头,其意义更超出了安徽一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