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互聘”提升大学品质

(2007-11-22 14:51:19)
标签:

时事评论

 

“教师互聘”提升大学品质

http://hsb.huash.com   2007年11月21日 04:45:21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张贵峰

  从下个学期开始,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在内的所有37所在杭高校,将全面实行教师互聘。据悉,如此大规模的教师互聘在全国高校尚属首次。(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报道指出,浙江省教育部门此举,有利于缓解高校扩张带来的师资压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宏观办学效益。

其实,如果更深一层看,“高校教师互聘”制度的实施,价值尚不止于此。

  大学教师的自由流动,不仅仅是在“缓解师资压力,降低办学成本”的意义上,更事关大学的根本能力和品质——— 一方面,它能推动不同教育、学术思想的碰撞、交融,这正如有教育专家指出的:“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促进高校间不同教学思想、方法的交流”,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由此可以促进一个生动活泼、富于竞争性的教育生态的形成——— 凭借大学与教师之间自由的双向互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才能足以从制度上生成和确保自己卓尔不群的独特学术志趣、风格、特质,进而塑造和捍卫“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格精神。

  事实上,上世纪早期——— 现代大学之所以刚刚被引进我国,我们就迅速成长起一批足称世界名校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如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并且大师辈出,一个开放包容而自由流动的大学教师制度,无疑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反,近世以来,一些高教弊端屡现,如大学教师人格矮化、包容不足、学术近亲繁殖严重等等,不能不说,一个真正完全开放和自由流动、保证“人尽其才”的教师制度的缺位,是根源之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以为,浙江推出的高校“教师互聘”制——— 同一个教师,可以选择在不同高校之间同时自由选聘受聘,具有非常可贵和值得珍惜的启示价值。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互聘”便是大学教师自由流动制度的一种雏形,或者至少可以说,为这样一种制度的全面开展实施提供了某种契机和可能。 (相关报道见A14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