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
“突然袭击”式视察应成常规 |
| http://hsb.huash.com |
|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 |
|
■周之南 为了更真实了解问题,避免走过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代表视察办法修订草案修改稿新增规定,代表视察应当注重实效,可以采取明察暗访、“突然袭击”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各级机关和有关单位明察暗访。(10月30日《北京晨报》) “突然袭击”是一个视觉冲击力太强的词,容易给人以震 这就好比看风景,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甚至截然不同。风景的美或不美或许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在人大代表不告知视察这件事上,要看的却是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答应不答应,毕竟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群众会不会喜欢代表搞“突然袭击”?这似乎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很显然,这样的做法不是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太少了。 人大代表先告知再视察。这样看上去态度庄严,满眼美景。问题在于,这样的视察与不视察似乎没有什么两样,或者从整体上、从本质上看,倒是坏处大于好处。一方面,助长了形式主义,长此以往会降低人大代表甚至人大的威信。另一方面掩盖了本质问题,被视察单位会兴高采烈地宣称代表们对自己的工作如何赞誉,事实怎样谁也不知道。 提出实行“突然袭击”,乃至提倡“突然袭击”,实质上是人大代表视察工作的回归本位。只有不打招呼,才能真正履行职责,真正看出问题,真正达到目的。如果这样的视察成为了习惯,也就无所谓“突然”,更称不上“袭击”。到那时候,人大代表视察一定会是一个新的境界。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