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然袭击”式视察应成常规

(2007-11-01 19:32:31)
标签:

时事评论

 

“突然袭击”式视察应成常规

http://hsb.huash.com   2007年10月31日 03:11:11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周之南

  为了更真实了解问题,避免走过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代表视察办法修订草案修改稿新增规定,代表视察应当注重实效,可以采取明察暗访、“突然袭击”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各级机关和有关单位明察暗访。(10月30日《北京晨报》)

  “突然袭击”是一个视觉冲击力太强的词,容易给人以震

撼感。其实,所谓的“突然袭击”,不过是指人大代表在不事先告知的情况下进行视察。告知与否的区别在于,如果告知则被视察单位会精心准备,捧出一份汇报答卷;如果不告知,则被视察单位无法去装饰,人大代表看到的会是一个更加接近现实的场面。

  这就好比看风景,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甚至截然不同。风景的美或不美或许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在人大代表不告知视察这件事上,要看的却是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答应不答应,毕竟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群众会不会喜欢代表搞“突然袭击”?这似乎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很显然,这样的做法不是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太少了。

  人大代表先告知再视察。这样看上去态度庄严,满眼美景。问题在于,这样的视察与不视察似乎没有什么两样,或者从整体上、从本质上看,倒是坏处大于好处。一方面,助长了形式主义,长此以往会降低人大代表甚至人大的威信。另一方面掩盖了本质问题,被视察单位会兴高采烈地宣称代表们对自己的工作如何赞誉,事实怎样谁也不知道。

  提出实行“突然袭击”,乃至提倡“突然袭击”,实质上是人大代表视察工作的回归本位。只有不打招呼,才能真正履行职责,真正看出问题,真正达到目的。如果这样的视察成为了习惯,也就无所谓“突然”,更称不上“袭击”。到那时候,人大代表视察一定会是一个新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