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惩戒失信企业就得动真格 |
http://hsb.huash.com |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
■ 晏扬
因存在虚假出资、商业贿赂、商标侵权、经营非法商品等行为,浙江173家丧失信用的企业被浙江省工商局公开曝光,并被吊销营业执照。与此同时,39家企业被授予了首批 如此大规模集中曝光失信企业,并给予最严厉的处罚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诚信经济,企业缺乏诚信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大大提高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影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反过来损及企业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据统计,由于在经济交往中缺乏诚信,我国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讲求诚信不仅是一个道德命题,更是一个经济命题,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正如浙江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所言:“个别企业的失信行为,并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在浙江,由于块状经济发达,个别企业丧失诚信将会殃及整个行业,危及其他企业的信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这个角度看,给予失信企业最严厉的处罚,一点都不过分。惩戒失信就相当于弘扬诚信,唯有提高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才能让恪守诚信成为企业普遍、明智的选择——— 然而我们注意到,在惩戒失信企业方面,目前有些地方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心慈手软,不愿动真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惩戒失信与弘扬诚信的“辩证法”。一些地方政府总是担心曝光失信企业会损害地方形象,担心惩戒失信企业会损伤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护犊子”的做法,说轻点是短视,说重点就是对守信企业不公平,对消费者不负责任,也对失信企业不负责任。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制造”正迎来更多国外消费者挑剔的眼光。打破贸易壁垒也好,消除歧视和偏见也罢,最终靠的都是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诚信是企业的生命,我们不动真格惩戒失信企业,国际市场就会动真格排斥中国产品,失信企业损害的将不仅仅是行业形象、地方形象,而且是“中国制造”的形象、整个国家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