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
飞向月宫的梦想之翅与钢铁之翼 |
| http://hsb.huash.com |
|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 |
|
■ 汪洪波 体重2吨的“嫦娥”由身高52.1米体重241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轰鸣着飞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宫,这一幕对于中国的历史,是意味深长的。中国人轻灵美妙的梦想翅膀早已在广寒之宫的云朵间翱翔了几千年,而这一次,这个称作华夏的民族又来了,旅程还叫做“嫦娥奔月”,一如书卷中的名字一样轻 作为一个几千年农耕为本的民族,中国人面对漫漫夜空,并不缺乏奇幻的想象、深沉的情感与透彻的感悟。梦想、体味、感受、寄托,夜空中的星辰被纳入到了中国风格的神话、民间传说与五行阴阳的体系,铺陈渲染为华夏风格的灿烂人文。中国的月亮神话,与其它神话一样片断而破碎;中国人固执地相信,月亮是一个美丽的平面,广寒清虚的月宫,只能是夜空水墨的瑰丽宫殿;我们的月亮之神,称为太阴与夜明,仙女的名字叫姮娥,她是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她的故事美丽无比,却没有清晰的缘由与严谨的逻辑。人文的翅膀是由生命的感受、情感和灵性组成的,它不需要太多枯燥逻辑与乏味理性的东西。 正因如此,中国人拥有世界上最古远最有韵味的月亮文化,却迟迟没有向真实的月宫迈出一步。对于月亮来说,我们可以说是姗姗来迟。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为何会越来越迟滞和停顿,这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未解之谜。或许是千年农耕为本的传统限定了科技探索可能的空间,或许是那个时代僵化的体制钳制了民间创新求索的能力,无论如何,我们在应对自然的硬实力方面逐渐落后了。所以,当西方的炮舰咆哮而来的时候,我们一时无法理解这种蒸汽与钢铁的语言。并且因此险些被强行剥夺生存的权利。 别人向我们描绘的月亮,是由迥然不同的概念所组成:表面积3800万千米,平均直径3476千米,质量7350亿亿吨,轨道偏心率0.0549,逃逸速度每秒2.38千米……当一种语言被世界广泛的接纳,你必须学会理解、应用并发展这种语言,必须使自己在这种强势的逻辑中也成为强势才能更好地生存。 我们必须追赶这种语言飞速发展的进程,我们不能只拥有发达的人文梦想的翅膀,我们也必须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的钢铁之翼。所以,对月当歌、起舞弄影的人文欢歌仍要继续,但是我们奔向真实月宫的实力征途也必须启程。
同样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祖先们面对一轮圆月,舒展生命感受的翅膀,尽情地歌咏永恒的夜色与悠长的梦境,在他们脑海中,沸腾的是代代传承的传说、意象、音韵和格律;而当今的后人,面对几十万公里外的巨大星体,启动的是实力与理性之翼,在他们的头脑中沸腾的,是无数的方案、程式、信号与数据。正如中国文化中阴阳的合一,中国人正在学会完善自己的两种素养,强大软与硬的两种实力——— 西方探月的飞船,用的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名字,他要去寻找那个永远避着他的月神姐姐,而我们的使者叫做嫦娥,她要去揭示那个传说了许久的奔月秘密。较量正在持续,比拼有新的开局,虽然比别人迟到,但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却更有条件去深入思考:探索是为了什么,发展是为了什么,科技是为了什么。我们探索宇宙,不正是为了懂得宇宙生生不息的秘密,不正是为了让全人类都能长久地拥有星空之下田园牧歌的生活吗? “嫦娥”姑娘乘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之翅与钢铁之翼去了,向月亮的方向去了。我们在故都长安遥祝她一路顺风。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