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悼学生是生动的人性教育

(2007-10-18 16:57:56)
标签:

时事评论

 

学校悼学生是生动的人性教育

http://hsb.huash.com   2007年10月17日 04:07:11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6元/月!
 
  ■ 孙立忠

    哀乐声起,操场上全校师生低头默哀。15日上午,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在每周例行一次的升旗仪式后,举行悼念活动,悼念上周四在一场车祸中遇难的陈玲同学。陈玲出事后,该校李庆明校长赶到医院,目睹自己的学生年少远走,当晚,他写了一首诗《让我轻握你冷凉的小手——— 

;悼陈玲同学》悼念。(10月16日《南方都市报》)

    “安魂曲在操场萦绕”、“台下一片抽泣声”,这样的“悼亡”无疑是极具震撼力的。这样的做法,告诉学生们的是: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是应该好好珍惜的,生命的逝去值得人们悼念,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彼此牵挂。这样的学校因此让人觉得温暖,让人感到充满温情。

    不可否认的是,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之下,很多学校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忽视了人性、生命教育,以至于不少学生缺乏对他人命运的关切,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有时表现得过于自私冷漠。如此现状,显然亟待改变。

    就成人社会而言,情形同样未可乐观,“冰冷的理念”仍然蛰伏着,时不时就会体现出来,而这与生命教育、人性教育的缺失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车祸中遇难,对陈玲同学来说,这是一场意外的灾难,值得人们同情。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正是支配英国哲学家罗素一生的三种激情之一。毫无疑问,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激情。只有拥有这样的激情,我们才会时时充满仁爱之心,才不至于冷漠,才会以阳光心态面对社会。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说,“凡是使生命扩大而又使灵魂健强的一切,便是善良”。该校的做法正体现出了这种善良,它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学会关爱他人,从而让灵魂变得更“健强”。

    “学校悼念遇难学生”是一次生动的生命与人性教育,这样的教育足以让学生铭记终生,胜过课堂上千百次的枯燥说教。说教往往是让人反感的,而对生命的庄严悼念则“润物细无声”。

    “学校悼念遇难学生”是特定情形下的做法,或许不可复制,但生命与人性教育却应成为学校的常态,而且一定要生动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