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我来讲做善良与高尚之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2022-09-20 16:17:51)
标签:
家风故事我来讲 |
分类: 原创文学 |
“家风故事我来讲”征文
做善良与高尚之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横州市云表镇福塘村委小学 韦家贵
从我懂事开始,祖父及父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用自己一辈子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善”什么是“爱”什么是“忠”的道理,教会了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与人为善、爱国爱家......祖父及父亲这一辈用行动传承下来的家风,让我们受益匪浅。
祖父的匠心精神
我们小的时候,祖父经常对我们说:“一个匠人,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多一些脚踏实地。干活如做人,要专注,要严谨,要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积德修行,用信仰筑起生命的质感。”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祖父是一位特别和蔼可亲的人,他是村里公认的一个好木匠,左邻右舍结婚用的衣柜、床、椅凳之类的必需品都是出自他之手,他做工精细,又热心帮助别人,深得别人的喜爱。当时候,他给别人做木工活,没有像现在的收费之说,木料是左邻右舍自己弄的,做工期间,给派个饭,给些大米,他就心满意足了。听老一辈人说,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因为村还没通电,村民为了把谷子碾成大米,要弄台水碾借助水能来带动石滚碾谷子,因为要用到一条比较大的木料做大石滚的轮轴,祖父听到消息以后,二话不说,把自己家前面的一棵大树砍了,送到水碾处并亲自动手和工友们一起忙前忙后,做了一个星期左右,整天乐哈哈的,不计较,不谈报酬,就像做自己家里的木工活一样用力、用心,得到了村民的称誉。至今,在我们村亚陂江边,还残留着一座古屋,里面一只大石滚镶嵌泥土中,好像在默默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祖父的善举!祖父的一生做好事还有很多很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生活一辈子,好事做了一整村。祖父91年的时候,以他九十多岁的高寿年龄离开了我们。如今,村民们每每说到我祖父便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喋喋不休地直赞:“好人,好人,大好人哪!”祖父的一生与邻为和,与人为善,一生积德,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他的善举与教诲,如沐春风,一代一代地在我们家族中传承。
父亲的豆腐人生
“当你伸出手来帮助他人时,你心情的颜色是火红的,因为你帮助了他人,快乐了自己,而这里的红色不仅象征快乐,还象征着你那如火一般的热情。”父亲如是说。
到了我父亲这一辈,与人为善,一生行善的家风更是得到了发扬与光大。七八十年代,父亲是生产队队长,后来,改革开放,责任田承包到户后,他就干起了自己加工豆腐的小买卖。父亲做豆腐买卖和别人不同,每天只做两斤黄豆的豆腐量而且纯手工的,有时,别人买,他还故意不卖,每天都说卖不完,天天和村里的几个老伙计在他的小店里吃喝,雷打不动,风雨不改,一坚持就是十多年,我们都想不通,他为什么这样做。一次,我忍不住和他算了一笔帐,我说:“你一天做两斤黄豆量的豆腐,黄豆两斤八元,你纯手工做和豆腐顶多也就得四斤豆腐,每斤二元,四斤八元,没赚钱呀!”他只是笑没作声,此后,我想,这也许是他的爱好吧,就再也没过问他什么。2020年时候,父亲病了,他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他向我们讲起他做豆腐的原因,他说:“和我吃饭的都是村里的一些老弱多病的老人,他们都干不了活了,有的没子女,有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年轻的时候都是村里的劳动好手,他们为了村里的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辈子,如今,只是年纪大了,生活更苦了,我为了照顾他们,便以陪伴为由叫他们来吃饭,目的是让他们生活有个着落,我做豆腐只是个借口罢了,自己做的卖不完,拿来吃不浪费,我乐意,他们也乐意。”听罢,我恍然大悟。父亲去世的那一天,那几位老人也来了,他们跪在父亲灵前像孩子一样陶陶大哭,瞬时我的热泪夺眶而出——我终于体会到了父亲的那颗善良的、高尚的、纯洁的心,体会到了父亲那种涓细的、润物无声的大爱!十年的爱心坚守,两代人的大爱传承,山为之动容,水也为之动情!
祖父与父亲用自己一辈子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善”什么是“爱”什么是“忠”的道理,秉承“做善良与高尚之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的家训,今天,我成长成为了一名资深的人民教师,正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父亲传承下来的家风,做一个善良的人,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做一个善良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高尚的纯洁的人。
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我一定继承父辈的家训,教育后辈做一个善良、高尚的人,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