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总是要经历,我们会在不同的阶段获得不一样的领悟,对于外在的世界、对于自己的内在,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里成长着......我们注意的焦点,往往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而收获不一定都是理性上的认知,也许有很多只是一些感觉,但它们可以完成很多超越:超越语言和文字、超越你的经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超越恐惧和爱本身......
http://s15/middle/4e94803dgb10cb50e35f1&690
分享书和视频
很久没有写过一个字了,那是因为最近看了太多的书,一直在看,沉浸其中。甚至还找来很多相关的视频不停的看,仿佛世间只有这件事可以让我觉得快乐:与生命正视。说到书,最近的阅读完成了自己的一种梳理,它们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但完全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一次又一次的从不同的侧面或轻或重的让生命里的内在认识越来越清晰,我觉得应该跟更多的人分享,特别推荐的是:
《与神对话》
目前正版的只出到第2集,盗版的已经出全了,作者的故事也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网上很轻松就能找到电子书和视频。
三个基本智慧:1.我们是一体的。2.一切皆够用。3.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必须去做的。最深的秘密是,生活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生活的一切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你和所有的生命去体验全部荣耀。这一目标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永远没有终点。
《零极限》
通过一种神奇的夏威夷古老心法,认识真正的世界和自己。那个方法提倡的是:释放内心有害能量,让个人通过感恩与忏悔将耗费于记忆中的能量,转化为接收灵感的能量。通过恢复个体内在平衡,再恢复宇宙万物平衡。
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四句话能解决所有问题。
《塞莱斯廷预言》
“人生其实是精神的一种开展,而那样的开展是个人的、非常迷人的,不是现有的科学或哲学甚至宗教所能完全解释的。”这本书带给我们一个预言:人类心灵进化和新世界的产生要经过九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蕴藏一个天机--所谓的“觉悟”,也就是对生存本质的一种深刻的、破除既有成见的洞察和领会。这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寓言,故事和文笔都不错,时时的让人内心一亮。 这部小说也被拍成了电影,不过没有小说精彩。
其余的书还包括《对生命说是》、《午夜心灵密谈》、《禅悦》、《故道白云》等等,当然他们会跟很多旧有的东西会发生碰撞,但那些启发和新的生长,你立刻就会获得,特别推荐《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我是通过视频认识它的作者的——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我喜欢他的思想和感觉。
说到视频,张德芬的很多讲座和采访很有启发,但我在这里要特别推荐的是:纪录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非常重要,跟当年的《吸引力的法则》一样重要,完全是颠覆性的。这部纪录片的主要观点如下:
1,如果个体无法判断自身是否真实...那么你怎么还能认为,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
2、我们局限于相信....外部世界比内部世界更真实。现代科学的主张恰恰相反,它认为我们内部的事物将导致外部事物的发生。
3、科学试验已经证实,如果我们让一个人,嗯...用X光或用计算机科技扫描他的大脑,让他看某一特定的物品...就会发现,他的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会发光;然后让他闭上眼睛...想象同样的物品,当他想象同样的物品时...大脑的那个特定区域也会发光,就像他亲眼看到一样。这导致科学家们回过头来问这个问题:那究竟是谁看到了,是大脑看到了吗?还是眼睛看到了?什么是真实?是我们大脑看见的真实,还是我们眼睛看到的真实?
4、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意识到的东西。
5、事物不是由更多的事物组成的,而是由构想、概念和信息组成的。
6、在有意识的经验中,看上去就像我们在时间中前进;在量子理论中,你也能时光倒流。
7、当你在看的时候,它就像一个粒子;当你不在看的时候,就是充满可能性的波。
8、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椅子,桌子,房间,地毯,还有摄影机...所有这些不是别的,而是可能的意识运动。在这些运动之外,我时时刻刻在选择,从而把我的现实体验表现出来。
9、大多数人不能用意志影响现实,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能做到,他们写下一个意图....然后又擦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很傻,他们做不到。然后他们又写,又擦去。所以平均时间下来,那样的作用很小。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能做到,所以也就真的变成了现实。
10、我能影响我周围的环境,人群,我能影响空间本身,我能影响未来,我是所有事情的原因。
去除标签
在没有阅读克里希拉穆提之前,我就写过一篇文字,关于拿掉标签。
生命里有很多限制正是来源于别人给我们的标签,还有我们给别人的标签。我们习惯于这样思考和生活,这是我们的习气也是一种业力吧。我们被这个社会用标签分门别类,我们也被传授用标签的形式去认识时间和世界,于是,很多活生生的时刻和人与事、甚至大自然里的一切、生命里的所有相遇,都被事先赋予成了抽象的概念,我们的生命应该感知的真实,被那些预先教育的知识和标签束缚住了。
社会的标签:别人给我们的标签,让我们的人生呈现难以逾越的格局。我们自己头脑里的那些标签又把我们和很多真实隔离,可是,那正是我们内在的某些认知需要的,因为小我由此获得依托觉得安全和自在,而真正应该认识和主宰的部分被我们忽视掉了,我们由此有了矛盾和痛苦,我们无法获得自由和快乐。
认知世界和生命的开始,应该听从我们的感觉,就像第一次看见彩色的气球、第一次看见飞雪、第一次出门远游、第一次在田野里舒展身体、第一次走进心里的旋律、第一次遇见某种熟悉、第一次被智慧的话语击中......那些,都不是权威的文字教授我们的经验,而是我们自己被征服、完全沉浸的感知,它们都超越了所有的教导,我知道那些感受是什么,你也知道......
去除掉标签再去注视这个世界,我们就可以获得时时常新的、如同那些第一次一样的感觉,这涉及到另一个词汇:静默。
静
默
静默是一种状态。
感谢上天,可以让很多美和力量,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我们的内在,让心灵可以感知整个存在。
这个宇宙间,有那么多丰富可以用这样的形式被我们获得、被我们知晓,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仅只是去理解,还可以在这样的方式里与之融合,它悄无声息的早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发生过了.......
说到静默很多人会联想到什么?静坐?禅修?关于禅坐至少目前我很失败,我不见得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入定,去遇见那个被称为无限的光与自在、没有限制的——阿弥陀佛(当然也是指生命的自性)。好在,我发现了自己可以经由另一种途径与那种生命的认知汇合,这就是我所谓的静默。
静默可以干什么?静默里我们可以获得某种间歇,在对内在的觉知和观望里发现一种存在:当你不去追随自己的思想,在这个思想的后面,那段距离本身......佛教要说是念头和念头之间的空白部分,因为我暂时禅修还不够精进,不能那样去分辨觉知到那样的空灵,当然我知道那是对的。我更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尤其是现在的自己——那就是静默吧。
与大自然静默相处,可以分享它的美好和韵律,那种凝视其实就是体验到了本性。所以,风过麦田、云上蓝天都会让你砰然心动一下,都是活的——
活生生的,那怕是街道旁的一颗树,不管四季如何裁剪它的着装,你愿意去感受它的存在的话,你就知道那静默的里面是啥滋味。
在内在的对望里,你会注意到某种力量。
有些书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类似的感觉,把它描绘成充满了爱。实际我的体会它跟充满爱还是有差异的,就是一种平静的力量。如果我们从外在入手,也许可以更快帮你找到那样的感觉,有人喜欢去看花,《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就推荐首选花,认为花的密度最低,是精神世界的代表,当然不仅仅是花了,你可以任意去感知任何你喜欢的事物。如果我们没有任何过往的心事覆盖着自己,如果你仅仅是去静默中欣赏你眼前的事物,比如一棵草或者是一朵云,试试看......
跟着感觉走
其实,我们可以学会理解很多事物,学会忘记某些习惯的力量,培养新的习惯和能力,比如:放弃对周遭事物的判断评价,只是去感觉。除了语言功能之外,我们还可以不停歇的保持觉知的感受。感觉我们自己眼前的这一刻,而不是回忆或者畅想。
《与神对话》里有一句话:感觉是灵魂的语言。
要想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不是去寻找权威的解答来指挥自己,只需要听从自己内在的那个感觉就够了。当然,前提是你事先要有足够的静默,在静谧里学会同在,与大我同在,当你的内心完全平静没有杂念时,你需要的答案会自己出现,而感觉会告诉你一切。
感觉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画家笔下的憧憬,是一种直觉状态吧,就那么觉得才舒服,气韵通畅时的自在吧,生活中很多这样的时候,房间物品的摆放、厨艺里的灵感、做一件事时的决定......想要获得好的感觉,心静是必要的前提吧,心不静那往往要么是被往事覆盖、要么是被幻想占领,那样我们就会失去了生命的当下......
当下会有什么发生?
我们都是以往故事的导演和主演,大多数人都是沉浸在以往的回忆里而不自知。人们带着很多成长经历里的障碍和伤害,但自己往往绝对不知道,因为那些潜伏在我们的意识之下,它们是我们之所以会有很多现在的行为和经历的原因。没有人会对自己的下意识的反应去分析和认知,那些模式都是以往带给我们的记忆。
我也嫌那些精神分析类的知识过于繁复和枯燥,所以我感恩自己遇到了那本书《零极限》,其实,阅读以前,我自己也常常那样做:每每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告诫自己要给自己的意识清零!很小的时候就记得那些话——昨天的你已经死了,每一秒的你都是全新的。类似的话还有很多,但往往它们来的都是只言片语,不成章节更不成系统,不足以彻底改变我们。所以我真的很谢谢那本书,帮我彻底的整理了自己过往的感知,清零!
不去回忆也不去畅想,跟着眼前的行为而感知,这就是当下、专注生命的临在。
过去的往事或未来的蓝图不是不可以思考,但,更应该注意保持自己的觉知,觉知获得当下的生命,否则就是“轮回”中的状态,在自己的思绪中、在自己的地狱天堂中沉浮......不甘的心,自然会觉知。
感
恩
生命里有很多需要分享的东西,我们除了可以对眼前的一切静默的说是,我们更要有感恩的心去看待一切。《零极限》教会我:对治世间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心。这在叶曼的讲楞严经时也有提到,但,《零极限》在这个问题上给人的震撼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绝不隐晦,当我无意间开始了这一阶段的学习以后,很奇怪,几乎所有的书都是讲的同一件事,都在讲觉醒、都在讲觉知、当下、爱、感恩!
超越很多名词和概念的感觉会指引我们脚下的路,很多圣人当初的传播,被很多人有意无意的篡改,好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老师。我们是完整的。最后,我想用《与神对话》里的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写作:
终极实相是:你以为你所需要的每样东西,你都已经有了。它存在于你之内。的确,它就是你;你就是你所需要的——所以,在任何一刻你都在给自己你所需要的每样东西。
宇宙间没有意外发生的事。没有事是“意外”的,也没有事是“巧合”的。
快乐并不是某种状况所产生出来的结果,而是某种状况是快乐所创造出来的结果。
没有任何东西比爱更自然。如果你以爱而行,你就是自然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