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灵魂依怙"——初识雪漠

(2008-09-09 15:39:38)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文随笔

               "我的灵魂依怙"——初识雪漠

                    当一个时代随风而逝,我抢回了几撮灵魂的碎屑。

                                          ——雪漠新作《白虎关》

 

 

  无意间走进了一个陌生而又亲切的博客——雪漠的世界!

  我想,今天这个无意的闯入,简直对我就是一次久违的饕餮!很久就不再看所谓的文学作品了,不管是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即使是在他的博客里,俘虏我的也是那些对良知和自信的清醒,没有多少大家的梦想和使命,但是,真的——读这里的文字,就会觉得亲切、就会觉得是回家....文学,已经不是我喜欢的东西了,也怕自己孤僻起来,因为已经很孤僻了。雪漠吸引我的不是他的文学,而是他的思想,我更喜欢他的散文、杂文,这样可以在更短的时间直接进入他的思想,感受它的结果,喜欢这样的思想、喜欢这样的口吻、喜欢这样的思考!让人可以宁静、可以清明、可以回忆和畅想!

  我反对对任何人的崇拜,我认为可以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和交融,已经是最高境界了。

 

  有一些阅读是非常愉快的,因为那就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绪,让你变得重又肃穆和平静,其实都是在完成自己的反思和回望,是自己的心灵的折射而已。

 

  有些阅读是沉重的,如果把一种享受变得沉重,也就难怪很多人不喜欢阅读了。就像我以前试图要拜读一些宏篇巨作,结果都是无果而终,阅读还是要轻松点好,就跟一顿美味的早餐一样有着吸引力、诱惑力,呵呵。说这些话,我都觉得自己有点惭愧,其实,我写的东西,甚至说的话,往往也是很让人觉得沉重。或许沉重和孤独的确是生命里最应该正视的东西,所以,读他的文字,你立刻就觉得了一个人的自在,那决不是简单的孤独,也不是很多人因为无法解读而显现的沉重!

 

  他的文字可以给自己一个氛围,他的文字可以唤回自己生命中的一份清明,让你觉得舒服,仅此而已!我认为,它的价值——最高莫过于此。至于被一些追捧者赋予了其他的光环和神台,我以为,那是他自己也不屑的。他的魅力就在于那些内心独白。我喜欢他,是因为我认为那刚好也是自己的声音,我喜欢他博客里,那些短小的关于心灵的话语,那些对自身、对生命、对心灵的思考,我沉醉在对他的欣赏之中!

 

  我特别感激那些文字、那些思想,那是心灵的交融,是一面镜子、是唤起了你的遗忘!

  其实就够了,我真不觉得是在“求知”,真的不是。真的喜欢、越来越喜欢了!我觉得这个人就是我们混沌忙乱的肉身之外,那个清晰的自己,是我们共同的精神之中,那份持续的清醒!我不惊讶——我知道这是自己思想的投射,更是自己无视多年的内心隐秘的光亮,当你聚焦、当你专注,它便开始流淌.....甚至,连语句词汇都惊人的相似!他吸引我的原因,是因为心灵的纯净、还有生命的品质,不由分说就会融合……

  还会重逢的,在另外一些清静的时刻!

 

  其实,无论以何种的方式,我们都在朝向自己的内心——奔去!

 

 

  文章的标题用的是雪漠的另一本书名,“依怙”拼音:yī hù 释义:依靠;依赖。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特意查来出处:《尚书·无逸》“则知小人之依” 孔传:“则知小人之所依怙。” 宋·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宜命信臣,早临抚之,布宣威德,不失机会。庶几四川生灵有所依怙,国势赖之以安。” 明·李贽住上院边厦告文》:“坐观世音於崖石波涛之上,以显急苦难大慈悲之力,使众僧有所依怙,不生怖畏。”

 

             "我的灵魂依怙"——初识雪漠

                                          雪漠文化网

 

    中国的文学,应该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营养了。但同时,我也赞同陈思和先生高扬的那种人文精神。是的,人必须从“神”的阴荫下走出。我们可以敬畏和向往一种精神,但不可以消解了人的主体性。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宗教“精神”,而不是披了宗教外衣的心灵枷锁。
                                     ————文学存在的理由         《白虎关》后记

 

  

     关于读书有这样一些人说过这样一些话,一起共勉吧——

     有创见的书籍传布在黑暗的时代里,犹如一些太阳光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凭借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书本是将圣贤豪杰的心照射到我们心里的忠实的镜子。                                         

                                                                      ——吉本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叔本华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书籍是心的供养!    ——网友古之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