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个进入北川采访的记者手记

(2008-06-02 19:36:09)
标签:

四川汶川大地震

情感

分类: 有爱就有希望

  5。12那天下午,地震刚发生不久我就打通了什邡家里的小灵通,而四川电视台的刘一剑是我唯一用短信联络上的成都的老同事,随后他就和同事一起奔赴了重灾区北川,当我后来赶到成都的时候,我们还是未能见面,因为我要奔赴都江堰、什邡、彭州每天行踪不定,而他正在赶着制作自己刚刚拍摄回来的片子,在我的多次催促下,他答应我写下了这段文字.....
                    第一个进入北川采访的记者手记


                              几则北川灾区采访故事

  5.12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的大地震后,5月13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北川县,拍摄到了不少第一手资料,其中有些是目前媒体还没有公布的,下面的几则的故事,让人动容,在灾难面前中国人表现出的勇敢、团结、坚定、乐观,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在讲这几个故事前需要作一个说明,大禹故乡北川是一个夹在两山之间的美丽小县城,山青水秀,5.12下午14:28分,这里瞬间成为一座死城,进入县城的公路在地震时毁坏,道路完全中断,救援人员需要翻越房子大的巨石徒步进入,从临时指挥中心北川中学到县城废墟需要1个小时,大型救援设备与物质根本无法进入,救援难度可想而知,直到5月15下午4点利用沟渠修建临时生命通道打通,形势才有所好转,5。16凌晨3点断路也被二炮官兵修好,大营救全面展开。

                        呼唤生命的女教师
  5.13下午记者进入北川界时,天正下着雨,道路钢筋被巨石砸穿,砸毁汽车横在路中,沿途零星民房已经破败不堪,几乎没有开往北川方向的民用车辆,只是偶尔有运载难民的大卡车以及冒雨寻亲被挡回的摩托车开出。快到任家坪收费站,数十辆军车排了一公里多,空气中迷漫着凝重,我们不知道即将出现在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
 
  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设在北川中学,第一批赶到的重庆消防战士正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上搜救,大型的起吊设备已经入场,救援工作在有效而紧张的进行着。

  5层高21个班的教学楼已经陷入地下,1千多名师生被掩埋,只有残留在地面的不过3米废墟在雨雾中哭泣。一位刚被解救的女教师正在废墟上协助救援人员,她用沙哑声音不断呼唤着学生名字:“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坚持住,你们不要说话,要保存体力,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妈妈和你们在一起,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

   事后记者了解到这位女教师是初2年级班主任,班上67名学生只有6人逃生,而她自己女儿也是北川中学初三学生,掩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
 
   这是记者进入北川后见到的第一幕令人动容场景。

                     雨雾中用脊梁撑起生命通道
  北川中学牵动着大家的心,随后的各路记者也将镜头对准这场生死大营救,北川中学救援已经全面展开,而在数公里之外北川县城情况更令人担心,我们决定冒雨继续前行,去这次震中地带北川县城。

  步行途中,不断有战士6-8人一组抬着伤病员疾驰而过,可能担架有限,战士们就用木板、椅子等作为临时担架。大概离指挥中心1公里的地方,由于山地滑坡,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混凝土路面因挤压隆起或下陷,道路完全中断!在正常情况下抬着担架走山路尚且困难,更何况是翻越层层山坡乱石,用了让伤病员保持平稳,有些战士们不得不跪抬担架,可以说是这些战士用他们的脊梁在雨雾中撑起了一个生命通道!

   据了解,第一批进县城废墟营救的是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和驻渝某部装甲团官兵,他们在地震后就火速赶往灾区,大约在5.13凌晨4点到达北川,顾不得休息就趁着晨光进入北川县城搜救,到我们看到他们时候已经连续奋战了15个小时,无数次的往返于县城和救援指挥中心野战医院。

   在大型专业设备无法进入,余震飞石不断,情况不明的情况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最简单的铁锹挖甚至手刨营救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爱心托起的小生命 
   5月14日上午,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终于获救,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5月13日8时左右,首批到达的驻渝某部装甲团发现了这名小女孩,但整个移位的墙壁压在小女孩和遇难的大人身上,危难关头,令人肃然起敬的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孩子的平安,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在生死一瞬,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却超越了本能。见此情景战士们感动不已,他们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将孩子救出,于是用塑料布给小女孩做了遮雨棚,留下食物和水,含泪继续搜寻。

   5月14日早上9:20,接到任务的辽宁消防救援大队,在队长王大伟带领下带来了切割机等专用设备第一时间赶到宋欣宜身边(之前7点过王队长就派人先下去侦查地形,给小女孩喂水)。救援队员先在墙壁上打开了一个口子,倾斜的墙壁摇摇欲坠,救援队员一方面紧张地撬动砖头,一方面还要用木头支撑危墙,防止墙壁倒塌伤到小女孩和周围的人们。救援过程中小女孩不时发出的阵阵哭声更是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因为不知道撬动砖头是否影响到了小女孩的腿,救援人员不敢不用力,又不敢太用力。

  14日9时47分左右,随着人们的欢呼,一名救援队员终于将小女孩从危墙下面抱了出来。这时距离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级地震已经过去了四十多个小时,顽强的小女孩熬过了雨夜和余震,战胜了死神!

   成功营救出宋欣宜,辽宁救援大队的消防官兵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另一个生命的营救中,王大伟这群东北男人组成的救援队有非常丰富的救援经验,一旦发现的生命迹象就决不放弃,不管抢救工作有多难,救一个算一个。由于听不懂四川方言,我们记者临时当起了翻译,协助救援人员从北川菜市场坍塌的废墟下挽救出一个中年人,令人惋惜的几分钟前还和我们清晰对话的遇难者,在被拉出废墟抬上担架后却脉搏微弱,由于当时通往县城的路尚未打通,医疗设备及人员没能随队进入废墟,很快这个原本有希望生还的遇难者永远停止了呼吸,眼睁睁看着被救出的生命转瞬即逝,我们女记者泣不成声。

   在跟随辽宁救援大队的一上午中,他们共救出三个被困群众,这样的速度已经是相当不错!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救援这么困难?也许到了现场你就不会有疑问。我们算了一下,救一个人一般需要10个战士至少2个小时救援,还不包括运送时间,如果遇到复杂情况,10几个小时挽救一条生命也是经常的事。

                 茶厂女工101小时生命奇迹
   5月16日中午11点半,负责搜救的一位重庆市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消防战士,在茶厂一个作坊坍塌废墟发现一个妇女还活着时,马上就与她对话,得知她叫尚小兰,37岁,北川县茶厂一名女工。当时,尚小兰神志还比较清醒,她说她是江油人,有个儿子在北川中学读书。消防队员马上同时展开施教。经过参加救灾抢险的重庆、常州消防官兵近8个小时全力营救,终于成功获救。她救出后还能说话,还想伸腰,身体正常,实属罕见。

   从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地震发生,到5月16日下午19时29分,已经过去4天多时间了,整整101个小时,被掩埋在垮塌房屋废墟中的北川茶厂女工尚小兰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

                      特殊的志愿者陈光标
   在北川茶厂的救援现场,胸前挂着中国红十字会标牌,身穿迷彩服的一个中年人引起了记者注意,这位和部队官兵一起并肩作战的人,俨然现场的临时指挥,其实他只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名,真实身份是江苏省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地震发生当日就带着20万元现金、200万元支票、120名人手和60台工程机械,从江苏、安徽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此前,陈光标还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灾区捐款六百五十万。

   记者后来上网查询才知道陈光标是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榜首人物,“中国首善”这个名词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陈光标既不是“中国首富”,也不是“江苏首富”,连“南京首富”也算不上。但他却是“中国首善”,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以慈善捐赠一点八亿人民币,而在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

                  带领群众自救的基层干部林川
   5月16日下午,在北川废墟城中,一个忙碌的中年男子的侧影引起了我们一个记者注意,走近一看,果然是他几年前采访过的人物——北川旅游局局长林川,劫后余生再见熟人,两个大男人抱头痛哭。
 
   5.12下午14:28,家住7楼的林川正准备出门上班,突然天地摇晃,他马上意识到地震了,短暂的慌乱后他躲进了卫生间,然后就看到客厅地板断裂,整个房子往下沉,震后7楼的窗户已经离地不远,他顺着废墟爬了出来,眼前的一切让林川触目惊心,几分钟还那么美好和熟悉的一切瞬间化为废墟,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和外界取得联系,拨打手机没有任何信号。

   在把附近逃生出来惊魂未定的群众安顿好后,简单查看了灾区,林川顾不得寻找自己妻子,在尝试了各种通讯方式失败后,林川决定爬出废墟去报信。

   冒着余震和不断滑落的山石,翻越中断的道路,连滚带爬林川艰难地爬到了擂鼓镇,拦了一辆车星夜兼程赶到绵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了北川灾情,从地震发生到绵阳方面得到确切消息,整整6个小时过去!然而林川用生命换来的这6个小时,却为北川的大营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一个基层干部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令人敬佩!

   没有片刻的停歇,林川又马不停蹄地带领有关人员火速返回北川中学(也就是现在指挥中心,距离县城还有几公里),会同生还者进行抗灾自救。第2天天一亮,林川再次回到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他在废墟中找到的一个摄像机,居然还可以使用,用这部摄像机拍下了地震后北川县城的画面,后经绵阳电视台播出,让外界第一次看到震后北川场景。这段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已经基本搞到。

   记者见到林川时候他已经连续在救灾第一线连续奋战了4天4夜,几乎都没睡一个完整的觉,熟悉地形的他每天都带着救援队员四处搜救,4天救了10条生命。在县政府门前,一位寻找丈夫妇女见到林川就象见到了希望,扑到在他怀里,痛哭流涕几乎昏厥。

   目前林川仍然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妻子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腿,已经被转移到绵阳医院,而在另一个重灾区汶川读书的儿子则一直音讯杳无,家里有6个亲人被这次灾难夺走生命,至今林川都没有和妻子见面。

                     根植在民间的人性光辉
   除了林川,北川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忍着失去亲人的悲伤,一直在救援县城协助消防官兵搜救幸存者。

  “有没有人,解放军来救你了” 一直在废墟堆里不断叫喊中年妇女叫李桂花,是北川工商所的职工,地震时她正好在室外躲过一劫,将自己母亲安置好后,她马上冲到幼儿园去找自己孙女,可惜孙女已经遇难,于是她就帮着转移抢救其它孩子,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四个幼小的生命。老人和小孩是灾难发生瞬间李桂花第一个想到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其实一直就根植我们普通百姓的心中。

   还有很多心碎而感动画面:

   怀里紧紧抱着死去女儿的一双鞋子母亲
   被救出废墟农妇催促我们去救其他人
   跌跌撞撞在废墟里呼唤女儿名字哭干眼泪的母亲
   眼睁睁看着儿子抢救出来却停止呼吸的中年夫妇
   雨夜,一群江油志愿者赤裸上身,围着篝火取暖烤湿衣服,相互鼓励加油
   土狗废墟狂叫报警救主,台湾志愿者生命探测仪器确认,救援队员和群众联手决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从下午5点到深夜11点,直到生命体征消失......

 

 

特别推荐:灾区今天最急需的是什么?

          我在帐篷学校过六一

             祝福灾区的孩子六一快乐!

             感动中国的那首诗歌——《生死不离》

             余震的时候我正在采访

             同奥运冠军一同进驻灾区

             今天我走上前线——

             我们在行动——大爱基金!

             澳门赌王接圆明园马首回归记(下)

             揭秘南海一号800年的传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