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素描
不再年少,热情依旧却习惯了沉默。
淡漠了千山万水的期待,身旁也没有往日熟悉的故人,那些熟悉也变不成回忆,因为世事变迁他们都终不能成为心中最后的牵挂,所以还在路上,没了言语……
每一次被别人认识和接受的时候,不管本人愿不愿意,都会被贴上不同的标签,就这样给划归成一类、又一类。的确,这样可以让很多人和事变得简单而且整齐,可,这样一来我们也就都被简化成没有灵气的符号和没有生命的表格。
常常庆幸上天给了我极强的可塑性,而电视又给了展示这一切的可能性,幸好能够从事这种充满想象和富于创造的工作。带着感激体验着它所赋予的悲喜;不停歇的,一直都在试图跨越现实中的,那些形形色色的障碍与界限。这就逼迫你必须完成很多思考,而你可以有更多的激情与感动,最大限度的与别人分享。
尽管身边五光十色,但不在意光环与追捧,更看重荣誉与尊严。电视里,有的人用嘴说话、有的人用脑子说话、有的人用心说话。我以为:承载着思想与情感的声音才是最有魅力的声音。所以,一直习惯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努力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考,做真实的交流。
几年前采访“大眼睛”苏明娟,当时在她家乡父亲开的小饭馆里,从中央到地方,媒体多了去了,可她一定要我把所有人都请出去,只接受我的采访。说这事是因为前些日子有朋友说曾经在白岩松主持的一期《新闻会客厅》里,看到过这段画面:我在轰人!其实,小姑娘并不是很难采访,朋友要不提我也早忘了。这些年作家、导演、明星大腕、经济界的风云人物采访的多了,但比起我在福建新闻频道的时候:站在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油轮、埋着雷管的菜田,还有街头枪击的现场,这些就太不值一提了。有过直面生死从容报道的经历,采访苏明娟的幕后花絮当然不会留给我太多的回想。
只是,这个细节也决非偶然。十多年的从业历程里,很多人因为厌恶电视里每天播放的垃圾,对镜头极其反感!这种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耐心和对事业的热情,更需要的是你的智慧与真诚!只要能在对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交流对话,往往你不但会成功的完成采访,还能结交一位彼此欣赏的知己。
知难而进应该是我们这种工作的唯一推动力.记忆中好象采访还都很享受:享受追逐思想的煎熬、享受倾听与思考、享受路程和坚持。说这是工作,到不如说是自己的生命.因为它早已经熔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了:不但要敏锐的观察身边随时发生的事件,更要细致的体察事件当中那些活生生的人!这成了一种下意识的反应。生命的愿力有多大,那它承受的压力就会有多大。虽然那些很快都成了曾经,但置身在新闻事件的过程当中:查证新闻事实、走进人物内心、寻找人与事之间内在逻辑的密码。这一切,始终都让我觉得充满了挑战和神秘!
如果一定要用文字来描述自己,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成熟而又不失真诚、沉稳而又不失激情、儒雅而又不乏粗犷。繁华市景,喧嚣沉浮,自己该热烈热烈、该沉静沉静;帅气?不,率真才是真性情!
生命的道路极为明确:说不清是不是为电视而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电视让我的生命更加清晰!自认为是最适合做电视的人!有风格为证:做事和走路都极快,如同看重亲情一样的看重事业。喜欢憧憬但不爱幻想,知道有所敬畏,也习惯常常反省。从不看重形式而更在意实质,对于人和事都是一样。喜欢简单、明快、朴素、自在的生活方式。不喜欢夸夸其谈,也不喜欢游手好闲。不喜欢一哄而上的追逐和千篇一律的时尚。凡事不讲究档次,但讲究品质、更讲究品味和气质!
深恶痛绝:浪费别人时间而丝毫不觉得羞耻的人。最大的快乐:同心智与人格完善的人交流.最敬重:有教养、有智慧、守信用、知变通的豪爽侠义之人!鄙视刻板和呆滞,最厌恶墨守成规、没有创意的劳动。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与一支优秀的团队合作,做一点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其实,怎么样看我不重要,怎么样看待我的工作,对我来说才更重要!
从不奢望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但一定希望每一个人:喜欢我的和不喜欢我的人,都能--平安、快乐!
时光曾宽容的任我成长,可最后,它竟严酷的,只允许我留下淡泊,还有沉静。
特别推荐: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