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公平审思:意义解读、问题防范与发展路向

标签:
双减政策体育教育公平学校体育 |
分类: 学术论文 |
文献来源:覃立,黎吉权.“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公平审思:意义解读、问题防范与发展路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50(02):120-126.
教育问题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教育公平(或称教育平等、教育均衡、教育正义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各界历来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人民群众对更公平教育的关切,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1]“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3]等重要论断为新时代人民共享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规划了切实可行的蓝图。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还曾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4]。此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保障民生、推进社会建设”[5];二十大报告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是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地论述。其中,“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等论述均着眼于“教育公平”问题[6]。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则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为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7]。以上众多论述和政策引发民众的热烈反响和讨论,也让教育工作者们感到了身负的使命,看到了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远景。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界出台了一项重大举措。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发布。该项政策颁布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在政策、空间、时间、需求等方面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突破、转型、提质,以及进一步实现和维护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公平的新挑战,亦即需要处理、协调好义务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此,一些学者已有所建言[8]。但具体论述“双减”政策下体育教育公平问题的成果还不多见,亟待学界予以更多关注。需要明确的是,本研究就“双减”政策语境而言的“体育教育”不仅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体育教育活动,而且还包括课后体育培训等,其组织形式分为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形式,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
前一篇:【原创】邂逅老乡兼队友樊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