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艳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提起以色列,您会想到什么?是漫天黄沙,战火纷飞,还是古老的宗教和包裹严实的中东妇女?2008年秋,我带着同样的好奇来到了这片土地。当持续飞行十多个小时的飞机盘旋在以色列上空,当空乘人员提醒飞机马上降落在特拉维夫国际机场时,透过窗户向下看,没有漫天黄沙,也没有想象中的硝烟战火。夜色中的这片土地显得静谧、柔和而安详,繁星般绚丽的城市夜光,一如世界上任何一座和平之城。
以色列是个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国土面积很小,将近一半是沙漠,人口七百多万,近20%是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但英语也通用。地图上的以色列偎依着地中海,狭长得让人感觉瘦弱。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虽经历多次中东战争,却仍然发展迅猛。
每个以色列人都是天生的政治家
初到这里时,除了体会地中海气候的爽朗和灿烂,感受最深的就是以色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尽管这个国家内忧外患,但人民的生活却相对安逸。当然,并不是说以色列人对政治和世界局势不够关注。相反,他们对这些关注得更多。有个谚语说“每个以色列人都是天生的政治家”,因为他们关注政治,也喜欢谈论政治。常常在超市排队结账时,在公交车站等车时,都会听到这些“政治家”的谈论。话题很宽泛,不止是中东局势,美国大选、世界能源、中国外交这些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谈资。
以色列另一街头特色是随处可见的士兵。在以色列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身戎装的青年,他们训练用的步枪不离身,在喝咖啡、逛街,甚至可能只是在太阳下的长椅上抽根烟,发发呆。这是因为以色列实行全民兵役制,服兵役的青年在周末或节假日都可以回家,所以才会出现这样别致的风景。
以色列人口组成方面的特色,造就了其各个城市风貌的显著不同。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圣城耶路撒冷,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圣地。这个城市虽然归属权尚无定论,却各大宗教建筑林立,错综复杂。在耶路撒冷,你可以看到一身黑衣,头戴黑色礼帽的正统派犹太教徒;可以见到裹得严实的阿拉伯妇女;也可以见到前来朝圣的基督教徒;当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这些人聚集在耶路撒冷,尽可能相安无事地奉行着自己的信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而在现代化的都市特拉维夫,宗教氛围平淡,更多可见的是穿着单薄、热情洋溢的世俗人士。
万事以学生利益为首要
现在的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由于耶路撒冷归属权问题,它也成了以色列实际上的首都。“特拉维夫”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春天的山丘”。大约100年前,这个城市兴建之初,市民们从犹太经典中借取词汇,给这个建立在地中海畔,和蓝天碧海交相辉映的崭新城市命名为“特拉维夫”,希冀在荒漠的山丘上建立美好的春天。特拉维夫大学就坐落在这个城市的北边。
特拉维夫大学的学术气氛活泼轻松,真诚自由。大学里除了海外教育学院(Overseas Program)主要用英语授课,大部分课程都是用希伯来语进行。所以外国学生想在这里拿学位,就必须先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学习希伯来语,然后才能考虑进一步修课的可能。特拉维夫大学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但是,这样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纵容学生不学无术。不管在大学抑或研究所,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尽到学生的义务,不能完成该完成的学习任务,那么,很快就会接到院系学术委员会的通知,停奖学金或是建议另谋高就。
刚到这里的时候,导师告诉我这里的学生很优秀,只是过于会享受生活。起初我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一学期结束才深有体会。这个大学的学生们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是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其中以各种节假日和学生会活动最具代表性。
以色列由于其宗教、历史、政治等原因,节假日颇多。不仅有传统的新年、住棚节、逾越节和光明节等,还有诸如“大屠杀纪念日”、“独立日”、“战士阵亡纪念日”等特殊节日。再加上每周两天的安息日以及近3个月的暑假,对学生来说,一学期真正上课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尽管如此,特拉维夫大学还有个特别的节日——学生节。在学生节这天,中午12点之后全校停课,然后有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校园里搭建起商店一条街,各式小商品琳琅满目,校友乐队早早准备好演出的舞台,将学生的狂欢一直持续到午夜。
假日多对学生来说只是众多福利中的一个。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拥有超出想象的自由和民主。学生会虽然和学校管理阶层关系密切,但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它协助学校管理学生工作,但是却不全然听从学校安排,而是站在学生一方,万事以学生利益为首要,甚至会为了学生利益跟学校管理阶层抗争。
一个真正的贤哲是热爱学习的
特拉维夫大学的博士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博士预科时间,一般为一年半到两年。在这段时间内,注册读博士的学生要完成所需的课程学分,最终提交一份论文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经学术委员会通过之后,方可进行博士论文的研究和写作。
由于我在学习语言上浪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所以在准备论文研究计划时显得比较仓促和毛躁。导师没有直接批评我的急躁和对学术的功利性态度,而是对我说,“我希望我的学生是为学习而学习,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题,而不是为了学习之外的目的而学习”。她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甚至改变了十几年学生生活的价值观,让我丢弃了那些为分数、成绩和更好的生活而拿学位的思想。
犹太传统经典《塔木德》中有一段话说,一个真正的贤哲是热爱学习的,哪怕只能吃面包蘸盐,只能睡硬地板,他也可以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我想,这可能是我在这所大学里学到的最好的学问和最高的智慧吧。
(作者单位: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人文学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