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体育与游戏之浅见

(2008-09-14 01:49:20)
标签:

教育

浅见

sport

规则

赫伊津哈

分类: 学术随笔

作者:覃立    

 

      孩子的生活与成年人生活的最大不同就是玩耍和游戏,但是我们往往忽视孩子玩的天性,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存在着“玩物丧志”的观念。


      其实,少年儿童的游戏和玩耍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学校教学具有深刻的启发。“如果你曾经认为,游戏是一段无拘无束的时光,那么赫伊津哈告诉我们,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有的规则在玩之前就已预定好了,比如下期、踢球、摔跤的规则;有些规则则是一边玩一边定出来的,比如孩子们过家家,玩打仗,哪怕是一只蝴蝶,都会有规则出现。”【[美]杰弗瑞"戈比著,康筝译.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8.】游戏中孩子们可以体验快乐、自由,可以学到许多社会规则,孩子们以游戏为乐,从中学会了团结、协作,从游戏的规则中学会了控制、服从和忍耐,还可以从游戏中认识到为达到目标必须竞争和努力,在一系列的目标设置、克服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孩子们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


       这种成人们看起来是毫无意义的“玩”也正是孩子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从整体上讲,一般成人接受完了基础教育,他们通常是运用既有知识来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因而他们认识的基本走向是由一般到抽象的,是演绎的。而儿童认识的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是归纳的。儿童必须认识具体的事物,然后才能形成一种他所认同的规范。在生活中,处处皆是具体的事和物,我们每天面临的是跌宕的、难预测的真实生活,这个过程不正符合儿童的认知习惯吗?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习基础知识,这是对的,但并不是教室里的学习才叫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才叫知识。离开具体的抽象是空洞物,对这样的知识儿童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真正把握。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孩子初来这个世上是懵懂无知的,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这个世界。当孩子玩水时,他对水的流动性便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孩子用镜子照射太阳光时,他们便对光的反射有了印象;当还在模仿动物爬行、跳跃、翻滚时,就是他们的体育活动。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那就不能剥夺给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


      杜威在其教育理论中也主张教育作为培养人的身体和人的生存能力,以及人之成为人的主要实践形式,要特别注重人的身心培养,注重那“发动性的、有精力的和有生气的性行;特别是身体上的动作,应当分外注意。”[杜威.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74.]并由此论述了三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指出最重要的游戏运动不仅有助于人的身体发育,有利于培养人的敏捷的感觉,流利的思想,果敢决断的精神,生动活泼的禀性,也“能够使一个被动的、静穆的、无生气的人,一变而为活动的、有生气的有用于社会的人。”


      体育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玩”,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最早尝试对Sport现象做出文化学界定的是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他在《游戏人》中提到:“Sport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不可或缺游戏的要素”。法国的吉内特在他的《Sport的历史》中首次提出作为Sport所必须满足的三项基本条件:游戏性、竞技性和身体运动性。Sport最初的国际性定义为:具有游戏的性格,以自己或他人为对手进行竞争,也包含对自然障碍予以挑战的运动。最近的定义:在轻松欢快的,或者组织性的参加形式下,以体力的增强、精神充实感的满足、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所有层次上的对竞技成绩的追求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青少年展现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从本质上讲,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与非功利性。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应该尊重孩子这种“玩”的天性,突出体育活动的游戏自足性。当然,“随年龄增长及年级升高,游戏活动必然要逐渐淡出教育场景,代之以越发抽象的非情景教学,不然的话,孩子们就永远也无法成熟起来。”【张洪潭.体育的主旨是强化体能而非保健养生——读张之沧先生《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一文有感[J].体育与科学,2005,(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