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反思学校体育“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

(2007-09-23 13:09:17)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学术随笔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目前,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李祥.学校体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其原因在于“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这个特点决定了体育具有保健功能。因此“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李祥.学校体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 ”。

那述论断到底有何可以质疑和反思的呢?我认为,是把“体育”的功能生搬硬套于“学校体育”的功能,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我们来打个简易的例子。我们吃菜是为了什么?我说,是为了吃饭,为了把主食——大米吃下去。所以,我们可以是通过吃菜这个手段来达到吃饭这个目的。然而我们却不能能说吃菜是吃饭的本质功能。吃饭的本质功能是为了生存。

虽然学校体育和体育一样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的,但是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学校体育可以分为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训练三个部分。体育教学(也就是体育课)占主要部分。而恰恰是这一部分,每周只有可怜的2课时。试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吗?这还没有除去课堂上整队、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

课外体育锻炼的有名无实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缺乏重视,没有计划和措施,更无需谈管理和监督机制。课外体育锻炼似乎永远只是停留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材之上。

课外体育训练则是面对少数有运动天赋和潜能的学生,在此不需予以讨论。

综上,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体育活动少之又少,时间、负荷难以对提升他们的体质产生显著影响。学校体育根本担负不起“强身健体”的任务,更勿需说“健康第一”的重担。即使对发展学生的体质有那么一点的帮助,难道就能凭此上升到“本质功能”的地位吗?

 那么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应是“传播体育文化”。这也是我们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应然”。

如果我们以文化学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学校体育,那么我们传授的所有有关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都归总为体育文化的传授,我们进行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都是体育文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给学生运动的技术、技能,让他们掌握之后在学校之外的场所、毕业之后的生活中都能利用这些技术技能进行强身健体、休闲放松。能够流传下来的,富有生命力的运动项目都是人类社会精心创造的文化财富,我们教授这些运动项目的过程就是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开设尽可能多的运动项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满足最广大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终身体育的思想。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迁就学生。学生的心智还在发展,他们对一些运动项目还看不到锻炼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有时也需要采取一些硬性的措施和对策来实施某些项目的教学。

学校体育传授体育知识的任务则普遍不受重视,大多数体育教师满足于技术技能教学,对体育知识的传授仅限于体育笔试前的划重点。我们应该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入手,充分挖掘体育知识的深度和内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他们的体育认知、激发他们的动机、培养他们的情感。最终使学生爱好体育、投身体育。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可感到欣慰了。

然而,我们要清楚,某个事物的功能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由事物自身决定的,不是说没就没,说有就有的。功能的转换要靠实践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各级体育教师从观念转变开始,在教学实施、理论研究中逐步进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