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中西大学独立性差异的思考

(2007-09-23 13:03:14)
标签:

人文/历史

 今日,听取了武汉体育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谢雪峰博导、教授的讲座。讲座题目是:“品传统大学精神,看当代大学使命”。
     听完之后,我有如下感想。
     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大学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够让大学不受权利、地位、金钱、名誉等的影响,保持自身的尊严。
    杨炳章先生的《不平则鸣——我在哈佛15年》,就说了这样的一件事,更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检讨一番。1986年,恰逢哈佛大学建校350周年,校庆与该年的毕业典礼联合举行。因有罗斯福总统出席哈佛300周年校庆的先例在,故哈佛有意邀请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参加盛典。邀请传到白宫,里根欣然接受,同时提了一个条件,希望哈佛大学授予他一个荣誉博士学位。对总统阁下的小小请求,哈佛董事会讨论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旋即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但多数人的意见是:堂堂最高学府,岂可给一个电影演员什么学位?最后不了了之,里根没有得到学位,当然,他也没有莅临哈佛校庆。 
    反观中国的大学,却都想通过招收名人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比如历届奥运会的奥运冠军,很多人被免试保送读大学、研究生。大学教育俨然成为一种福利,这无疑是对其他学子的不公平,也是大学卑微的表现。
     为什么中西大学的独立性会有如此差别?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中西大学的起源不同。  西方大学起源于行会,是各专业人士的自发组织,加之西方世界认为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当然容易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当前中国社会风气使然。 当前世风日下,阿谀奉承、钻营有术、迎合上级、溜须拍马之风盛行。大学亦不能免俗。
     人文精神的缺失。 中国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可谓是白板一块。而那些思想道德课,只会灌输假话、空话、大话、套话,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共鸣。此外,西方的人文教育很大一部分是由教会完成的,宗教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不可忽视,虽然观念不甚正确,但也可说是殊途同归。而中国历史缺少主流宗教,当代青年更是陷入了信仰危机,大学的人文教育一旦缺失,便无处可以弥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