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房子因为在中国和很多东西连系在一起,捆绑在房子上有太多的东西,加之国人几千年形成的观念——买房置地,在置地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之下,把热情都投到了买房上了。不同的人买房的动因和初衷不一样,所以选择买房的方式及档次也是有差别的。其中上车房与占位房尤其重要。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各地与各地旅游度假市场火爆相反的是楼市表现出异常的冷淡,尤其是一线城市其成交量下滑更是历史新低。下图是北京某个微信号上对历年十一黄金周备案数量的对比:
从上图不难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一黄金周的成交量是一年比一年差,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六限政策的推进,再加之房价不断上涨,导致首付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得具有购买资格的越来越少,同时即便是具有购买资格的能够付起首付款的也越来越少,尤其是新政加了“认房认贷”,所以使得一些人失去了购买资格。
在这样的情况下“处女贷”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哪里上车比是否上车更重要
坊间关于房价的各种段子和让人后悔的事实很多,其中在上海有一个这样的一版广告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这个项目具体在什么位置现在很难查到,不过当初肯定是很少有人买的,原因很简单,那里距离上海市中心肯定不近。刚才在一个群里让上海的朋友讨论这个项目。他们说应该在淞江那里,房价大概在60000元左右!
下面是我询问这个项目的聊天记录:
在上海当年有句这样的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原因是当年浦东近乎是“不毛之地”,然而现在不同了。
当年这个位置可能很偏,但是现在还很好了,即便是觉得骗了,可以卖50000元一平方米。150平方米就是750万,如果有购房资格的话,完全可以换到市中心的黄埔、静安、卢湾和浦东核心区域,去买那些单价12万左右的房子。
如果没有当年买这么偏的房子,等着攒够了钱买好位置的,也许在上海永远买不起房子。
所以上车,在什么地方上车很重要。因为没有上车的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会失去在发达城市购房能力,或者付出很大的代价。
就像是燕郊,当年笔者曾经去那里看过一些项目,其中有个项目叫上上城的,在东三环的国贸举行房展会时间,上上城在展会上展示项目,我记得是上上城的房价是不到1200元的均价。
因为2003年时间珠江投资进入北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位于广渠路金茂府隔壁的珠江帝景,当年房子均价3750元。当时看来是比较贵的。但是有人没有买哪里的房子,而是花917多元的单价在老家买了一套 17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那套房子现在也在4600左右,上涨了5倍左右。但是现在珠江帝景的二手房最高点时间突破12万,相当于三十多倍。现在要当年买一套珠江帝景的150平方米的房子全款不足60万,首付甚至是10%即可,也就是说不到十万在当年就可以住进去了。而现在即便是你具有购房资格,但是15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需要1500万,首付就需要450万。
这就是原来没有在北京上车的代价,当然你可以不选择购买像珠江帝景这样的中高端盘,可以选择在六环边上买。现在四万左右的房子,在十五年前基本上都在1200元上下。这样上车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先上车,然后通过房价不断上涨之后卖掉不好的——位置不好,面积小,楼层不好的,换更好的。
而购买他们房子的人往往是那些原来总价150-200万买的房子,都是卖掉低价的,换更贵一些的,很少有人一上来在一线城市就买上千万的房子。
所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能够买到房子就买,不买的话要么永远失去购买能力,要么是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上车很重要,在什么城市上车也很重要!
只有上车之后,才能谈其它的事情。没有上车一切皆是白搭。
那么上车之后是什么哪?是上位,如何上位,除了本人上位,就是改变家族命运的上位——
占位房,不为居住,只为占位
昨天在一个群里看到这样一个条信息:
1967年的一套房子,房龄已经50年了,基本上不能住了,但是单价卖6.5万元。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十几个人集体去看房,为何要看这套房子?
看了这个明白了吧,广州的重点小学中的重点小学。买这样的房子不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而是为了占位?占什么位,占重点学校的位。
这样的占位房多的很,北京曾经出现单价近30万的学区房,而今年房价飞涨的天津也时常爆出那些单价近十万元的学区房,很多房子根本没有办法住人,但是因为其位置原因还是一房难求。所以才会出现上述这样的房子有那么多人去抢。
占位的原因很简单——资源,教育资源,不仅是让孩子有很好的学校,很好的老师,更为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同学,这为今后孩子走向社会社交提供基础的东西。
学区房是有三种因素决定其资源的稀缺性的:学校硬性条件、师资、同学及学习氛围。最为关键的是后者。
上车决定了你及你的家族是否具有在一个城市生存下去的能力,而占位决定了你及其家族在这个城市未来的社交层面。
先上车,后占位。没有上车占位很难或者是付出的代价很大。
笔者服务一些三四线城市开发商,曾在十年前就动员一些人在一线城市买房,有人听从了本人的劝说,有人没有。结局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在什么样的城市都是生活,但是不在更高一级的城市生活是体会不到在那里生活的乐趣的。
笔者在自己老家的一个微信群讲一些如何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城市进行投资,在群里遭到人谩骂。因为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幸福氛围里。
不知道其未来的子女离开了现在的城市之后,要留在更高一级的城市的话他该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