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变迁
(2014-02-01 12:15:23)
标签:
水泥初中从此以后于我到站在 |
分类: 地产 |
大年初一,浓雾。我在阳光水岸17楼的家里连对面体育场庞大的建筑都看不到一点。
不到七点就起床了,给几个要好的朋友打了电话,和她也通了几十分钟的电话,胡乱弄了一点吃的,躺在被窝里看书,到十一点时间老娘打电话问我还没有起来?我说早饭都吃了,现在准备去你们那里吃午饭,然后起床洗澡。
不到11:40分就出门了,结果到未来家居市场那里时老娘又打电话给我说还没有到吗?我电话里说:雾太大,找不到家了。
中午和父母、弟弟、弟妹还有两个侄子以及儿子吃了新年的团圆饭之后我就步行回阳光水岸家里睡觉。
一直睡到四点多起来,洗把脸就开始对打扫卫生。前几日由于工作实在太多根本无暇顾及家里的卫生,因为房子是过完小年才搬进去的,所以很多细部都没来得及整理,只有靠每天下班吃完晚饭时间一点点的整理一些。那天在我们聊房吧里面说要回家打扫卫生,有兄弟说怎么不找保洁公司打扫呀。我说一不是找保洁公司怕花钱,二不是怕他们打扫的不好,主要是新家觉得自己亲自打扫,每天整理一点点的,慢慢变得干净、温馨起来那样搬进去的感觉和保洁公司打扫后的感觉是两码事。所以就自己一点点地整理。
起来后先后把南北阳台、厨房整个角角落落用新买的毛巾擦拭干净,打扫的时间把室内所有能够开的灯全部打开,整个房子显得十分的敞亮。打扫完已经是晚上6点多的光景,这是我赤脚在家里从一个房间走到另外一个房间,更是像小孩子似的把客厅、餐厅以及主卧室的窗帘拉开拉上再拉开再次拉上,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
看着由灯光还有鲜花营造出来温馨浪漫的家感到十分的欣慰。然后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坐在客厅的地上看了几页书,算是稍作休息吧,这是有些饿了。就到厨房不到十分钟就给自己弄好了晚餐,站在厨房里吃完晚饭,再次分别来到南北阳台上看看浓雾笼罩下的城市,关好窗户躺在被窝里开始写下这些文字。
行文至此,不由得感慨万千呀。
记忆中的家是从四岁就有的。由于我家曾经是前清的秀才,1948年前爷爷曾经在北舞渡做生意,还算是敬业,所以置办了一些田地,同时老家还盖了在当时算是奢华的院落。正是那些东西成为我后来童年的痛苦记忆,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爷爷和奶奶在我父亲只有几岁时间就饿死了,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归零了,我记忆中那时我只有四岁左右的年龄,我们一家六口人就住在两间北屋的茅草房里,门是由几块桐木钉在一起的,下面有个有脸盆大的洞下面用一个破麻袋片盖着,进门就是一个土坯垒的煤火,我和我父亲的六奶奶住在当门床上,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我早晨醒来一看我家满屋子都是雪,我喊我爹说下大雪了,我妈起来后立马就哭了。我爹用荆条编的箩筐整整清出去六箩筐雪。在那栋四处透风的草房里除了那场大雪之外,唯一能够给我带来记忆就是冬天老爹在土煤火上面放一个破旧的搪瓷盆,里门扣上洗过的红薯,盆子上面放上黄豆,等到红薯熟的时间豆子也可以吃了,我经常等不到豆子熟就用小手去捏上面的豆子,有时带着豆腥味就吃了。
大概在我我五岁时间我家开始盖房子,在离那个草房不到一里地的地方我家盖了我记忆中的第二个家,为了给我们盖房子的人做饭,我每天都会提着一个竹篮子到地里弄菜回去,因为太小,每次弄的菜又太多,所以经常要歇几次才能从地里回到盖房子的地方,回去之后小胳膊放篮子的地方被压的红红的,满脸通红,一头的汗水,然后就着水缸舀一瓢水咕咚咕咚就一饮而尽。我们家里不但盖了三间大瓦房,就连灶火(厨房)和鸡窝的房顶都是瓦,着实让我高兴一阵子。家里虽然盖了新房子,但是童年的记忆并没有多少欢乐。因为经常被挨打——被打时间别人嘴里还在骂:打你个地主家的狗崽子!
1982年我上了高中,当时父亲也与1977年开始教学了,母亲在那年开始每天推着架子车开始在舞阳到北舞渡的公路沿边卖东西,她是我们乡(当时叫公社)第一个开始做生意的人,每天风雨无阻地出摊卖小百货、糖烟酒、食品等。一年之后我妈挣了一些钱加上父亲的工资还有那年我们家的烟叶卖了六百多元钱,就在公路边上用铁皮和角铁焊了一个房子,从此以后母亲不在饱受风吹雨淋了。但是那薄薄的一层铁皮房子冬天冷的不行,夏天热的够呛。即便那样母亲每有丝毫怨言,经历几年之后我们在1986年在全乡第一家盖了用楼板做房顶上面可以乘凉晒粮食的六间平房,盖起后有不少一个队的人半开玩笑半讥讽地对我爹说你三个儿子,等到他们大了每人两间,各自倒个门看看你们老两口住那里。
1988年我弟弟结婚,1989年我在工作两年后考上大学,那年我们家又盖了一处房子,这次是楼下四间楼上一间。新的房子就是给我家老二盖的。
1992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漯河,到1996年初离开漯河是我人生最为灰暗的日子,当时我两个弟弟都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孩子,母亲和老三做生意挣的钱除了盖的两所房子之外,加上两个弟弟结婚和生孩子已经花的所剩无几。1993年父亲就从老家的学校办了病退和我母亲也来到市区。我起初的工资只有不到120元,我和孩子妈妈花25元租住在大高庄,后来搬了几次家。当时有单位的都是集资房,每套房子价格大概是4000-6000元,我那样的工资要想买房子几乎不可能。所以我决定离开漯河到郑州去。
1996年初我到郑州高新区的众生制药厂工作,开始分配工作时间上海、北京、浙江以及广东的省经理都要我跟他们去,我说我现在不能去,因为孩子妈妈快要生了,我儿子是1996年5月28日出生的。当时我留在市场部,每月450元工资,花120元在厂子附近农村租了两间房子。
1996年12月27日早晨五点半左右,我从郑州到达无锡,被派到那里开始做业务,我以每三个月磨破一双皮鞋的精神辛勤工作,当时我们河南人在外名声不好,人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产品。后来靠着自己真诚与本分还有热情,终于打开市场,1997年的五月我当月的提成就6800多元,1997年柳江小区开始卖房子,我定了照着大门口的那栋楼,由于当时还没有图纸,所以后来我回来时房子已经到三层了,我一看户型不满意就退了。后来在双龙花52000元买了我的第一套房子。
1999年因为家庭缘故回到漯河。当时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任何一家单位给的工资仅仅是自己原来工资的不到十分之一,所以一直闲着。直到2000年才进移动公司上班。搬进第一套房子时到移动公司上班还不到一个月,由于当时一家三口坐吃山空,同时由于原来做业务时间收入高的所以花钱大手大脚的,房子交完钱只剩下几百元了,好在当时房子都有室内门,同时卫生间和厨房都是瓷砖到顶的,卫生间的洁具都有,地板没有铺水泥地就直接搬进去了,同时父母也从租住的房子一起搬了进去,三个月后才又重新铺了地板。
2003年在上海看了房子,在双龙又买了第二套房子,那套房子有170平方米。铺了木地板、买了一万元的平板电视、西门子的滚筒洗衣机。2008年正是金融危机时,果断出手在阳光水岸定了两套房子,后来卖了一套挣了两万元(一直后悔放到现在的话起码能够挣四十万)。
由于我到漯河不但父母随我一起到漯河,两个侄子初中都是在漯河上的,现在一个已经工作了三年了,工资也拿到三千左右了,两个弟弟全都在这里买了一套房子,都是一次性付款的,现在他们的第二套房子也正在办理按揭,而我父母自己也有自己的房子住。老家的房子有十来年都没有住过人了,我也有近十年没有回过老家了。
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想着自己当年心灰意冷时觉得自己这辈子在这个城市买不起房子,到现在买了几套房子,连自己家人都是两套房子,真的不敢想象。其实我现在觉得能不能买起房子关键不在房价高低而在于你是否有恒心还有正确的方向。
从我家房子的变迁可以折射出我们国家几十年的沧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