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
(2013-12-31 22:00:32)在我们老家漯河。我应该算是一个异类。
92年大学毕业后我到我们那里的大学教授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三年因为嫌工资低,不干了,到郑州一家制药企业,先后从事市场策划、销售等工作。在无锡生活过、整个江苏各个城市乱窜,后来调到天津负责天津、唐山、秦皇岛三地的业务。
99年初辞职,到北京一家中央级的平面媒体工作。说是专版记者,其实就是拉广告的。因为拉广告收入高不是。
后来因为住在地下室,被一哭二闹三虽没有上吊而揪回老家。在这个城市就多了一个异类:
市中心的交通路与人民路当时是最繁华的路口,当地的人——严格来说行人没有人有红灯停、绿灯行的概念,红绿灯对于行人来说根本没有一点作用,而我每每经过那里时间坚持等绿灯才过,其实不光是那个街口,所有有红绿灯的路口我都会等。一个人在等红绿灯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特傻、特二”。即便是这样,我依然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001年我买了第一个笔记本电脑,那是因为我开始从事房地产业务——主要是销售代理业务,时刻需要用笔记本给客户演示一些东西,而有些东西是只能让客户看而不能给他们的,所以用笔记本在客户面前展示一是显得我们办公的先进,以彰显实力,二是一些不能拷给开发商的资料就仅仅给他们看看而已。
因经常会背着黑色的尼龙电脑包在街头乱窜,经常会被熟人看到,然后就有人询问我:你什么时间调到电业局工作了。卧槽,我咋就调到电业局工作哪?询问之,答曰你背的包我们以为是电工现在都换成你这样的包了哪?瞅瞅吧小地方的人就是没有见过世面,居然把我两三万买的电脑和包混同与电工。虽然当时电业局在我们那样的小地方被称为电老虎——意即“惹不起”。诚然即使现在在电力公司工作的人依然在我们那里显得还是牛逼哄哄的。部分人性器的根本不知道哪只脚超前了。但是把哥的在当时还是流行486、586年代就背的笔记本混同与里面装着电笔、钳子、胶布、保险丝等用品的包我还是郁闷的。
最近几个月我开始沿袭在北京的习惯——上班都是背着双肩背:里面有笔记本电脑、纸质的笔记本、两本书、充电器、润手的、各种卡的卡包等,偶尔还会放进去一些橘子、苹果的,当然口香糖是必备的,因为我发现背双肩背确实比背电脑包方便,一是因为里面装东西多,二是即使单肩背着也可以换肩膀。那样确实比背纯粹的电脑包舒服些,这样我就每天无论到那里去都是背着它,尤其是在等人时间把包里的书拿出看的时间就显得比背电能包方便多了。这样以来时常就会有人问我:你刚从外地回来还是准备出差。呵呵,每每有人这样问话时间我就想到了起初我在这个城市拎电脑包时人家问我的情景来。因为现在在我们老家背双肩背的人基本上是两种:上学的学生、出差的人。你说你既不是出差回来,也不是准备出差。那么人家就会问你:那干吗背这样的包哪?你说方便时人家会怪怪地看着你,你从他们的眼神中就读出了——这人怎么这么奇怪哪!
究其原因无非是你和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同,你是一个一个异类。
你只所以被看成异类,原因就在于你和当地、当时的大多数人不一样——因为你只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事。没有考虑周围的原有的一些传统、一些规则、一些世俗的东西。你在标新立异,你在超出他们的想象范围。
当一个异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顶住很多世俗的目光、口舌。能够成为异类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只要你能够超越当时的一些约定成俗的东西,但是能够坚持下来不被周围的口舌淹没后改观是一件难事的,能够长时间异类的是需要十分强大内心来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