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到乡下漯河,我母亲老家外祖父家族的一个远房的舅舅正在满城跑着给他家的儿子买房子,原因很简单:舅舅家的小表弟已经27岁了,虽然长的很帅气,并且舅舅也在三年前花了将近15万元给他在距离县城有12公里的老家盖了一栋二百多平方米的小洋楼。但是人家女孩说了,不在市区买房子就是不结婚。迫于无奈全家人只好东拼西凑筹集了二十来万元准备付了首付在市区买套房子。
其实在当初我父亲就劝过他要他们在我们乡下漯河的市区给我小表弟买套房子,当时最便宜的房子才两千出头,而现在找3500的房子都很难一般都是在4000左右,贵的已经突破15000元了。
就在上次我回到乡下时间,在我父母住处附近遇到了18年前曾经一起工作过的朋友,原来我在一家装饰公司负责项目时间,他是负责带班的,他老家是驻马店一个贫困县的,他们那里的很多人都在我老家漯河那里打工或者做生意,我的这个朋友在离开我们原来的公司后就是在做生意,两个孩子都是在当地出生了。由于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所以很少联系。大约五六年前见到过他一次,问他在漯河买房子没有,他说没有,我说咋不买哪?他说没有钱,我说可以按揭呀,他说不想欠人家钱。我不便多说,因为自己在当地卖房子。这次回去又在路边遇到他,他主动询问我房子的事情,他说自己四年前在老家农村花了近17万盖了房子,最近想把房子卖了在市区买套房子,但是老家现在都没有人要,问人家要十五万人家都嫌贵,我说你看看,要是花18万在市区买房子的话,现在房子已经升值到最少40万了。他说当初真该听你话,我说现在也不晚,赶紧抓紧时间买,房价四年还会翻番的。
这次回老家的另外一件事情是自己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终于通过关系,花了两三千元把自己的户口由县城迁回到农村去了。
我的这个远房的亲戚这样的事情其实并非个案。我在漯河及河南其它地级市销售房子已经有近十四年的历史了,购买房子的农村人是越来越多,由起初的一个项目不到5%到现在的整个地级市非城区购房者已经在50%左右,这些非城区的人除了一些县城的人之外,其余的绝大部分都是乡镇的。现在地级市房屋销售的对象由原来的以城区为主到城区减少,县城增多,到现在的城区和县城及乡镇的比例大体相当,现在部分城市非城区购房客户已经超过城区,并且主力购房群体正在向乡镇转移。我相信未来五年地级市的购房群体将会由约50%由乡镇客户来承担。
地级市中不但购房群体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购房者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在城区购房者很多人都不愿意让老家周围人知道他们在市区购房了,而现在很多购房者都是一起到地级市去购房,另外一个变化的趋势是在十年前,那些农村购房客户购买房屋前都会问一个问题:买了房子能不能把户口转到过来。所以原来很多项目会把能够转移户口当成一个卖点来吸引那些非城区的或者是即使在城区做生意、工作但是户口不在城区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询问能不能转户口的人越来越少了。在我们销售的多项目中有很多在双汇工作的,而他们的户口都在周边那些地区的农村户口,他们现在都不会转户口的,原因是转了户口没有多大意义:学校只要有房产证孩子就可以就近入学,现在农村已经实行了新农合,而上班的单位不论户籍只要认真工作都会签署劳动合同,只要签署劳动合同五险一金都会给交的。而不转户口的话农村的土地不会被收走,还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各种补贴及未来农地流转后的福利。所以说户籍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现在一般的三四线城市很少有房地产项目以能够迁移户口来吸引购房者了。
而另外一方面户籍意义比较大的地方,比方说北京现在户籍如果放开的话是什么概念大家恐怕很难想象,因为北京户籍所能包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比方说限购,比方说刚刚出台的自住房,比方说前段时间网上曝出有人卖户口一个就卖二十七万,甚至在北京的老国几条出来时间微博上有人给出了北京人迅速发财的途径:不停的结婚离婚,非京籍的人士购买房子。等等这一系列的由于户籍带来的种种利益与优越感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那天一个读研究生的说,要想取得北京户口其实也很容量:就是在研究生毕业后在学校当两年的助理研究员,就能够在两年期满后获得北京户口。我说那不错呀。她说是这样的,助理研究员很苦,原因是第一几乎没有节假日,另外是每月工资只有3000元,想想我下午在阳光100那里看的包含公摊在内只有48平方米的房子居然要6500一个月,那3000元的工资在北京简直就是没办法活了。要想活下去只能是每天吃洋快餐了。因为洋快餐比中餐要便宜的多了。足见北京户籍所能带来的利益的巨大。
而现在看来户籍改革近期能够放开的其实基本上没有吸引力,而有吸引力的貌似暂时没有放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