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清华自建住房是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亵渎

(2011-07-18 16:49:49)
标签:

房产

北京市

保障性住房

经济适用房

北大清华

分类: 地产
                           北大清华自建住房是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亵渎
 
网络消息:京大学已于今年5月下旬正式启动了北京大学肖家河教工住宅项目的拆迁工作。该项目总投资额约42亿元。按照建筑面积粗略估计,未来将为北京大学提供5000套左右教工住房。
这是继清华5000套自建房在网上热炒一段时间后没有下文之后又爆出的北京高校自建住房,并且规模与清华一样,这中间是不是两所大学同时和北京市政府谈判的结果我们外人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让我们浮想联翩。
就在清华大学不经意地透露建设5000套教师住宅而处于舆论漩涡之际,北京大学低调地紧随其后。更多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也如北大一样,都在积极地通过自建或定向团购方式,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难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国土资源部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高校自建教师住宅并以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销售给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使他们不再去社会上分食保障性房源,并没有不妥。“关键要看其建房的资金来源,只要不是占用国家财政拨款,而且又是比较特殊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又有何不可呢?”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据网络载,今年北京市一共安排保障性住房10万套,这其中包括了廉租房、公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我不知道北京市的今年的经济适用房一共要建设多少套,但是仅仅北大与清华都占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总数量的10%,那么剩余的那些个高校、科研机构都正在步北大与清华的后尘想办法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的的本意是保障要保障社会底层的住房困难问题。
高校教师住房紧张或者是没有住房这是肯定的,解决高校教师住房困难这样的事情不是不可以,解决的方法包括政府的补贴以及单位采取合适的方式比方说团购等方法。但是现在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部分高校通过行政手段来与政府谈判集体建设本单位的居住小区,那么这些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如何,是否走了招拍挂形式,土地的性质如何,土地出让金交了没有交了多少,减免了多少,这些都是疑问,那些减免的土地出让金都是对北京市全市人民财产的掠夺。
而占用经济使用房指标建设集体社区更是对于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亵渎,保障性住房的目的是要解决社会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高校青年教师相比本校的教授等收入是低不少,在本校是属于低收入阶层,但是高校教师毕竟是一个稳定的职业,毕竟是一个各项社会保障都十分完善的机构的社会群体,而北京市吃低保的数量要远远高于北京高校教师的数量,何况是北大清华的教师哪?所以从保障性住房本意来说,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的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都不可能全部属于能够享受保障性住房,而现在北大、清华集体建设经济适用房,并且占有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指标,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权,是对其余的弱势群体的掠夺,是占有社会资源,为自己谋福利的一种方式,是对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保障性住房的初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存在即合理
后一篇:自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