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 皆是给予我的爱 第十四章 慢慢冬季(一)
(2010-11-22 15:40:21)
标签:
江南老虎灶巷子单位无锡日报情感 |
分类: 情感 |
题记:在江南水乡无锡我的人生有了第一次的转折,正是在这个温润儒雅的城市我形成了自己对于工作与人生的信条:诚实与守信。以此来献给无锡这个我先后两次生活过的城市。
作为一个北方人,对于江南的冬季是无法忍受的:潮湿、阴冷、暧昧。北方虽冷,但是一般单位与家里都有暖气,所以即使在外面冷的要死,但是室内还是温暖如春,而江南的冬季就不一样了:房间内的气温似乎与外面的没有任何的区别,加之不停地下雨,那些如丝的微雨一下就是好几天,地上整天就是湿漉漉的,十天半月地见不着太阳也是常事,本来就因为是到处都是沟河湖汊全是水而导致空气湿度大,再加之不停地下雨,没有晴天,所以在阴冷的冬季室内更不好受,被子也没法晒,摸上去粘糊糊的,原本喜欢裸睡的我,在那段时间里也只好先穿着衣服睡觉,等到把被窝暖的差不多了在把秋衣秋裤脱了,但是好多时间湿冷的空气把被子弄得你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靠自己的体温弄暖和,所以好多时间都是实在是暖和不起来就困的睡着了,有时间即便不是因为困而睡着没有脱掉内衣但是因为太潮而不愿意脱掉。
太阳不知道什么时间能够出来,这是我几乎在所有的阴天都想到的事情。
阴雨的冬季,在解放东路西与解放南路转弯的地方,是一片古老的建筑:灰墙、黛瓦、马头墙的两层建筑,都是上面是密密实实的瓦,因为处于江南的地方,所以扣瓦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一是江南的瓦是背朝上即趴在那里的,而北方的瓦是躺在那里的,另外一个不一样是江南的瓦扣的密度是北方的二倍还要多。所以密密麻麻的,几乎每个瓦的错开仅仅不到六分之一的样子而北方的瓦扣的错开在五分之四左右。
建筑的门尤其是临着街的那么做生意的们,都是可以卸下来的板达门,方便开启最大门脸,为的是让路的客人更清楚地看到室内的一切,让人知道每个店铺是从事何种生意的,因为是做生意的门都是一块块的板门,而居住的门不是这样的板门,所以才会有把做生意的人叫做老板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我听无锡的红豆集团的周耀庭说的。虽然老头说的普通话实在让人难以听清楚,但是大意还是知道了。
那些个曲折的小小巷子两边排满了这样的建筑,经营着不同的这样店铺,这些店铺中最居江南特色的我以为怕是老虎灶了:那是一个卖茶的地方,因为用砖头砌起来高大的灶台,用着很大的锅,烧着柴火,一次能够烧滚很多的水,所以附近一些单位或者是个人都会到那里去买现成的开水喝,炉膛了是呼呼的火苗、整个室内冒着白色的雾气,靠近门口的地方会摆着一地的暖水瓶,有很多还是竹篓那种,当时我就惊奇了,那些竹篓的暖水瓶在我小的时间我们北方的农村已经不用了,为何在经济那么发达的无锡还会有人使用哪?面对如此的疑问,我因为不合那些老虎灶的店主有什么业务往来,再加之那些烧老虎灶的人都是老人,说普通话不行,还有就是我当时的心情和这里漫长的冬季一样:阴冷灰暗。所以没有去问那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到无锡没有多久政府就下令把老虎灶消灭掉,在无锡日报、无锡晚报、电视上都在做工作,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单位都自备了电热水器,方便、环保而那些的一个个的老虎灶污染严重,并且还不是太卫生,所以到那里买水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经济效益也微乎其微了,因此政府要关闭掉,希望广大的老虎灶的业主一要支持政府的行为,二是希望广大的业主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寻找其他的就业门路,同时几个街道居委会要协助这些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予充分的帮助。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无锡的老虎灶只剩下位于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那边的一个很窄的巷子里的一个,最后似乎是崇安区的某个领导在拆除这个时还亲自到场,以显示拆除老虎灶的成功,后来当地媒体都做了全面的报道。
在那些小巷子里,最让我喜欢的是无锡当地的美食,而在那些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有这样一些,汤包、馄饨、鸭血粉丝煲、鸭血冬瓜汤(这个东西一般都是在吃米饭是奉送的)、还有就是茭白炒肉片肉丝,清水煮毛豆、炒豌豆角等等。坐在那些古老的宅院临街的商铺里,后面是一个不小的院子,院子其实也就是一个天井,看到空中一小片的天空,天井内都会有小小的景致,因为地方狭小,那些景致也是十分的精巧与曼妙,而不像北方园林那样粗狂与大气,还会有一口水井,井口一般都是用青石做的,高出地面大概会有40公分的样子,由于使用年限久远,所以井口被系水的绳子磨出来很多或深或浅的沟沟来,深的可以把一个手指平着放进去不会也不会把那个沟填满。其他的地方也磨得光溜溜的,滑滑,摸上去十分的舒服。
坐在这样的小店里吃饭就是一种享受,往往这样的店面人不多,靠在门口朝外的板凳上坐着,边吃边看着店外的那条湿湿的、窄窄的、弯弯曲曲的巷子,错落有致的建筑分部在狭长的巷子两边,3-5米宽窄的巷子,因为是临着河或者即便是不临河但是因为运河的缘故几乎没有一条巷子是可以一样看到巷子的头的,这也许就是造就江南文化的婉约与柔情的缘故,同时也造就了江南人的诗情画意与柔媚的女子。
盯着地上如巴掌大小的麻石铺就的小路,因为长时间的雨淋,石头被冲洗的干干净净,即便是每天时时刻刻都有人从上面踏过。看着那些片片的麻石,有时间就会发起呆来,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幻想着会不会出现一个如丁香般的撑着油纸伞的散发着江南特有气息的古典主义的女子从那个湿漉漉的雨巷那里袅袅地飘过眼前。飘逸的裙装、飘逸的长发,飘逸的身姿,婀娜多姿的身材扭动着,一如运河边烟雨朦胧中的柳枝般轻妙与悠闲雅致。
整天都是重复着一样的工作:早晨早早地起床。洗漱。拿好晚上准备好的拜访需要的销售道具。出去吃早饭。一元钱的烧饼。五毛钱的豆腐脑。出去坐21路公交车。到达可以到达的机构或者是中间换乘公车。然后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拜访线路图一个个地去拜访应该拜访的客户。寒暄,寻找能够交流的话题,询问单位的会议什么时间能够召开。接着是下一个客户。
陪着笑脸,不是商业的,不是官员夫人剪裁时的微笑,是真诚的杜乡式的笑。虽然这样的微笑同样包含着商业的目的在内,但是这样的微笑是处于对方能够帮助自己的真诚的感谢之微笑。
学会耐心,学会煎熬。记得不知道某位商界名流说过:成功是熬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因为我面对的那些个潜在的大的合作伙伴都是这样:你的一个产品要想进入这样的单位,必须经过专门的委员会议的通过,而这样的会议第一不会为你一家单位召开,第二不会为你一个产品召开,第三不会为你个人为了提高你的销售业绩召开。他们召开这样的会议一般都是三个月召开一次,有时因为特殊情况也可能半年召开一次在没有召开会议之时,你无论是如何着急是没有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只有一个办法:熬。在等待中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根据这样的情况。我在选择要做工作的合作伙伴的时候选择了三家:首先一家是无锡市内最大的那家,前面已经说过这家单位一旦把工作做下来的话它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会对那些中小型的机构起到无形的推进作用。所以把它作为首选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就是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选择的第二家单位是与这家单位有着截然不同性质的单位,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别,可以说是另外一个示范性单位。其目的与意义也是同样的。
第三家单位是一个属于和这两个家单位不在同一个级别的单位。为的是前面两个单位失败了还有这样一个单位能够作为一个补充,不至于自己输得太惨。
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与选择,还因为自己当时仅仅只有借到省经理的五千元钱。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在业务上有一点的起色。还有就是既然那家正在使用着的单位原来同他们之间有些误会与隔阂,所以必须除了靠自己的真诚外,必须有行动来证明一下,最后想的结果就是拿出来1500元钱,根据他们的职务的不同去做一些购买一些礼品券送给他们,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些补偿。我把购买的礼品券一个个地给那些我以为应该给的人,尽管事先已经做了工作,但是还是有两三个人不愿意要,其中就包括那个主任,虽然已经和对方沟通了多次,她在态度上已经有了一些改观,但是毕竟是原来的隔阂太多,对于河南人的成见远远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消除的。
虽然我已经把礼品券买了送出去一部分,但是因为那是一个很小的机构而我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里,所以经过三次工作之后,我还剩下两张全没有送出去,起中除了那个主任外,就是另外一个在第一次对我说出真相的那个,直到一个月以后,那人也没有接受我给的东西,即便是以后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之后他也是从来不接受我送的东西的无论是物品还是现金他都不接受。事后我就是请他吃饭,请了两次之后他最终还是和我一起出去吃了两次。
事情就这样继续着。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既定的作业线路亦步亦趋地进行着。寒冷的冬季,加上业务一点点进展也没有,心情不爽时一定的。郁闷的心情是在每天从外面结束工作之后,在外面吃上一元七角的面条,然后回到自己的住处,回去先把当天作业的流程回顾总结一下,然后把工作中的得失写出来,安排好第二天的作业流程准备好资料之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等到闲暇下来时,不再思考之时,忙碌的事情全部都停下来之后,这个时候自己开始出现一天中最为难受的时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