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与处世哲学

标签:
江南园林苏州园林亭台楼榭景致 |
分类: 杂谈 |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上】

了解江南的园林是从中学的课本上知晓的,就是那篇《苏州园林》的课文深深地打动着我,因为家住在中原的农村,平日里看到的是一马平川的绿色庄家和树木间或有些沟一种向往,壑与小河沟,但是对于景致的了解几乎为零。所以读起书来,感受到的是唯美的景致,内心中就有一个理想,一种向往,一种憧憬。想着今生今世只要能够到苏州去看看那里的江南园林此生足以。
第一次到江南是1996年12月27日早晨。这个日子记得特别的清晰,当时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原来在市场部做些策划工作,后来主管营销的副总说你这公司闭门造车,但是我看中你的潜质,想让你更加了解市场,于是乎就被派到无锡做当地的销售主管。因为无锡距离苏州只有六七十公里的路程,加上苏州的朋友一再邀请,所以在没有仔细欣赏无锡的江南建筑,比方说东林书院、比方说钱钟书故居、比方说荣氏家族的梅园,比方说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之时,就来到了苏州我们派驻苏州的同事带我参观了留园、拙政园、虎丘、寒山寺等处景观,后来包括去杭州游玩,觉着也没有什么。那些江南园林也太小气了吧?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
无论是苏州还是其他江南的建筑,甚至是包括历史上的富庶之地的扬州的园林,都透漏着小气的神情。
那些个曲折的小溪、亭子、回廊、盆景等等无不是十分的景致与雕琢,这些精致与雕琢来渗透着细致与婉约的同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气。而在中学时代对于江南美景,特别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的憧憬与期希已经荡然无存了。
所以抱着这样的成见,对于无锡的那些个美景也就没有再去关心,当然对于那些麻石、灰墙黛瓦骑马墙和运河垂柳还是喜欢有加的。
躺在河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苏州的园林,包括江南的沈园等。突然觉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就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墨客以及商贾巨富们的处世哲学来。
其实作为古代的文人骚客,无论是做官还是干什么,都是一种憋屈。一种压抑。在官场与商场与没有自我的,失却自我的人就是一种纯粹为了生存而表现出来的唯唯诺诺的奴才之相。
其实无论是官宦还是商贾,面对的都是无法充分展现自我的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十分强烈的差距的。为了弥补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巨大反差,在官场或者是商场的不到的东西总要找一个出口,那么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可以说是这样的修正本我与自我的比较好的一个办法。
无论是小桥流水的蜿蜒与亭台楼榭的小巧还是那些梅兰竹菊的精致。讲究的都是曲直相依,互相转化。在外面的叱咤风云之后。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回归到本我然后拿那一片小天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方天地里,既可以能够摆弄花草鱼虫,又可以下棋吟诗忘却世间的烦恼。回归本真的自我,同时这些在官场混迹久了的人,也不会忘记出世与入世必须适度的结合。所以那些山山水水的建造似乎都是暗合着社会生态的人际关系。曲折与豁达,蜿蜒与宽敞。还有那些看似封闭的私家园林都会有花格子的窗棂与外界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络。表现出来的既封闭有开敞的处世之道。而不像是北方的深宅大院更多是封闭的,既很少看到院内的亭台楼榭又很少有开敞的门洞同外界保持足够的联系。而江南的园林则更多地体现了国人的处世哲学。
前一篇:楼市迷乱,谁能借我一双慧眼?
后一篇:管理故事之七: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