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地方的越是能够吸引人

标签:
建筑青砖渔村街道马岩松房产 |
分类: 地产 |
最近和一个地产商朋友经过多次沟通准备在这城市做一个经典项目,他说这个项目要成为这个城市的里程碑的,起码做到二十年不会有人超越的。
这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才能不被人超越哪?想了很多,无奈。始终没有什么的创意出来。憋了半个月还是想象不出来,建一个200米的高楼(目前这个城市最高的好不到80米)但是这样的建筑很难保证20年不被超越。请世界著名设计师,比方说贝律铭或者黒川纪章设计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者请马岩松设计一个像玛丽莲梦露大厦或者是凤凰岛建筑群那样的建筑吗?(以下是马岩松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在这个只有四十几万人口的城市显然是建不起来的,原因是造价太高,第二是建起了暂时不能发挥作用,所以这些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这些方案都被否定了。
苦思不得其解。那天在住处看电视,12点35分,央视二台开始播出商道,说是要从4月19日开始,播到27日一个《城市面孔》的系列节目,第一集是介绍成都的宽窄巷子的,受此启发,我马上联想到了由瑞安地产做的上海新天地项目,还有天津的古文化街-五大道、开封的北书店街-鼓楼广场-寺后街、无锡的南禅寺市场、苏州的甪直、周庄、几乎整个绍兴城等等这些我以前都去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是那么的吸引人。
在文化上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所以,我似乎找到了这个项目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火车拖来的城市,在上个世纪,起初京汉铁路(北京到汉口,因为有长江存在,所以那时的技术还不能跨江),修建,所以这个不到1000人的渔村开始逐步有些市镇的东西出现,由原来的寨内村,慢慢兴起了顺河街、东大街等街道,在我小的时候,大家还很少叫她现在的名字,还是把她叫街,到这个城市大家都说到“河上街”,如今,在这里顺河的街道虽然还存在,但是现在已经不叫顺河街了,而叫滨河路,老的寨内也被拆的面目全非了。古老的记忆剩下的几乎没有了,如今这个城市剩下的只有:一棵树——老槐树,一个破旧的火车站(废弃了)几条街名,其他的都没有了。
这个城市似乎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没有根的城市,到了这里看到的都是现代的建筑,没有一点古老的东西,年轻固然有活力,但是给人的感觉不好,没有根基、没有文化,就像深圳,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
基于此,我把自己的想法同朋友说了,我们要把古老的那个渔村的地方全部拆了,在收集一些古老的青砖,小瓦,做旧建旧的方式,全部建成二——三层的建筑,全部是店铺,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地方的特色餐饮,茶楼,第二,具有本地特色的饰品和艺术品、第三西餐、酒吧、咖啡馆、演艺吧等,项目的取名就叫“河上街”。
把她做成本地最大的休闲中心。利用人们的怀旧与休闲心理。该区域全部采取古法施工,街道最大做成十五米宽,并且不是直的,做成弯曲的,建筑也要不是整齐的,凌乱些,然后要把简洁与时尚的元素通过砖木结构设计出来,所有的店头全部都要用木质的匾额,而不用喷绘这样的东西,区内的道路要全部使用青砖、麻石铺就,不用水泥和沥青,做出来的让人觉着就是上百年的街道与建筑,而不是现在才建设的,所有的车辆都不能进去。
这仅仅是初步的设想。
后一篇:冲动是魔鬼,涨价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