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乱之美
(2010-04-04 12:50:47)
标签:
鼓楼广场碧水蓝天各色人等红瓦青岛杂谈 |
分类: 杂谈 |
走在郑州紫金山大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冷漠,距离与隔阂,近百米的宽敞马路上被人为地隔开,形成三部分中间是八车道的快线车道,两边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上铺满了花岗岩的地砖,新栽种的树木还没有长大,冬季时走在生硬的地面,冰冷而垫脚,夏季毒花花的太阳炙烤得人冒油,笔直的大道上所有的能够移动的物件都在奔忙地疾驰着,没有交流,没有停滞,一眼望去,是滚滚的车流。
转角,走过东大街,转入德化街,则是另外一番景致。古老的街道两侧是一栋栋错落的而凌乱的建筑,街道狭窄,只有十几米宽,很少有机动车辆穿行,即便是没有政府的限制由于街道太狭窄,行人、店铺把本来狭小的空间已经占据了多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的,很多的时侯都是人挨着人,没个逛街的人满脸都绽放着笑容,有勾肩搭背的哥们,有打闹嬉笑的年轻时尚女子们,有一家两代同堂一起逛街的母子或母女,顽皮的小孩时而挣脱母亲的手,自己兀自去看街边吸引人的东西,母亲会时不时地提醒孩子不要走丢,即便是莽撞的孩童不小心碰撞身边的路人,也仅仅是一个微笑一声对不起就一切回复平静,这里有的是喧闹,有的是讨价还价的高低错落的声音,甚至还有因为价格谈不拢的争执,也有没有事干闲逛的人,是不是也会出现一些流浪的小偷。
这就是德化街区别于紫金山大道之处,一个是冰冷的水泥世界,生硬的水泥、冰冷的玻璃、高高的建筑物直耸云端,出入那些场所的人也几乎是各个一副公事公办满脸冰霜的样子,现代的都会早就了冷漠与距离。而只有在那些古老的街道上才能看到市井人百姓的生活景致。郑州如此,其他城市何尝不是这样哪?
在开封西区,宽阔的金明大道上,车辆稀少,各色人等行色匆匆,与紫金山大道上的景色毫无二致,而在老城鼓楼区的北书店街、北土街、鼓楼广场那里,特别是夜晚的鼓楼广场,整个夜晚灯火通亮,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全国著名的夜市一条街的鼓楼夜市绽开的夜色的艳媚,对于各色人等一律平等相对,各个摊点根据街道的形状杂乱地摆放着,呛人的烟味四处弥漫着,很多人因为没有座位只好站着吃,不论是汤汤水水的食物还是烧烤的食物,去的晚的话没有座位是常态,在古老的夜市上,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几元十几元就可以吃饱吃好的小吃是判断不出来你的腰包有多鼓的。这就是生活的本真。是那些凌乱的夜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那些宽广大马路则使人们产生隔膜与距离。
无锡的中山路是全国的模范商业示范路,那里集中了无锡主要的商业卖场,原本坐落于市中心的中山路一侧的一片大型的小商品及食街,在城市改造时被拆的一塌糊涂了,在那里现在再也找不到市井文化的影子了。唯一剩下的就是重新规划的南禅寺市场了,整齐是整齐了,但是氛围没有了,气氛没有了,生意也清淡了许多。
在天津,最热闹的还属古文化街,和后来又建设的由袁世凯孙女设计的南市食品一条街,后者确实也很热闹,但是也是似乎没了原有的那些带着瓦松的二层小楼的古老街铺那么温暖了,天津扒的太多了,小白楼那里已经变得一塌糊涂了,很多地方还在扒,虽然冯骥才到处呼吁,但是没有用,很多地方只能在他搜集的照片里缅怀了,最近连五大道的部分建筑也被强行拆迁了,呜呼。可怜呀!
去过青岛的人都应该知道,青岛是用八个字来概括的:碧水蓝天、绿树红瓦。这是对于青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概括,碧水蓝天是大自然赐予青岛的礼物,绿树红瓦是青岛百年殖民地遗留下来的见证。在青岛,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当然是海滩与旧城的街道,夏季的夜晚,带着丝丝海腥味的季风吹到青岛的各个角落,带上三五知己,坐在老城古街的便道上,要几个铁板鱿鱼、一份蛤蜊、一份烤羊肉串、几扎崂山啤酒,这样一个美妙的夜晚就开始了。吃海鲜,和崂山啤酒这是青岛人的自在生活,希尔顿大酒店的大堂固然华丽与美艳,但是绝没有街边小店的甚至是地摊的温馨与自在。
北京的大栅栏离百姓的生活原来似乎越来越远了,拔地而起的金融街如几根天外来物般矗在那里,生硬、冰冷,那里做出来的很多事情也许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似乎又和我们普罗大众无关,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北京的叫卖声越来越少了,北京的马路越修越宽广,也越发变得冷漠起来,他已经不再适合普通人生存,每平方米几万的房价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一些怀揣梦想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在变成蚁族之后很多人不得不考虑“逃离北上广”,城市在整齐划一的同时,失却了凌乱,也整齐了人们的情感,少了热情、信任与恬淡,更多的是竞争,是冷漠是淘汰,是失败。
怀念那些凌乱的街区,那是我们亲近生活的场所。在凌乱中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本真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