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毅敏
王毅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800
  • 关注人气:30,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2008-06-17 15:09:35)
标签:

建筑

四大名镇

书店

女儿墙

那符号

开封

分类: 杂谈

  

    开封,一座古城,一座历史名城,最后一个在此建立帝王都邑的朝代随着临安的灯红酒绿的南宋的确立,开封就此开始逐渐从一个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上百万人口的都会,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就连位于开封南部的古代的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除了木版年画还可以和杨柳青的相提并论之外,已经看不出古代四大名镇的盛名来了,原来的四大名镇除了汉口成为武汉的一个区外,其他的景德镇、佛山镇都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知名的城市,现在你再来到朱仙镇,如果不是有点历史知识的话,你很难会把那个地方看作是一个古代的重镇,毕竟它只是作为开封的南门户存在的,就连开封随着195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从此撤离,开封已经逐步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现在的开封你很难从哪里寻找到中世纪时作为世界大都会的繁华与奢华来,《清明上河园》中的开封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存留的开封几乎都是四、五十年代的建筑了,如果要从开封的建筑中找寻到开封的历史,我像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被书店街了: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个市北书店街北口一个转弯处的古建筑,远处的高楼是一个仿照古建筑样式建设的居民楼,虽然和这个建筑不是十分的协调,但是从那里甚少反映出开封还在发展了。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个是位于寺后街鼓楼广场东部的一个建筑物上的骑墙,从上部的安琪儿的塑像与下部的窗套可以明显地开出这个是一个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不知道这样的建筑是何年代的建筑,但是足见开封在以前还是能够吸纳不同的文化的,据说目前国内唯一犹太居民只有开封有,我没有考究这部分犹太居民是如何存留在开封的,但是我敢肯定,这些犹太人决不是现在落户到开封的。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个斑驳的墙体虽然经历了太多的风吹雨淋和岁月的磨砺,但是上面的字依旧十分的清晰,并且这个建筑是同上边的那个在一起的,从这个建筑物的女儿墙上的字来看这个店可能是一个烟酒、茶叶店之类的铺子。因为同在一起所以在建筑风格上也是非常一致的。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是一个位于鼓楼广场与北书店街交叉口不远的建筑,虽然经历了历史的年岁,风吹雨淋历经了战火的洗礼与岁月的沧桑,但是尽管整个建筑显得黑黝黝的,但是透过这个黑黢黢的建筑你还是不难看出这个全部木建筑物在当初建筑时的精致的,无论是二层的窗户还是连廊上的护栏,虽然简洁,但是精巧。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在这个建筑物上虽然是中国的女儿墙,中式的窗户雕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窗套却是采用了西方的造型,还有那个带有祥云、龙的浮雕,虽然都是采用中国元素的构图,但是仔细观察这个浮雕既不是砖雕也不是木刻有点像是采用石膏,然后在描绘出来的,上部分的女儿墙虽然是采取了中国古代建筑惯用的手法,但是在结构的处理上依然是采用西式的工法与造型。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个在北书店界上唯一可以看出具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痕迹的建筑,“国营”二字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表着一种信誉、一种社会的组织形态,同时也代表着一种经济社会的短缺,还有一种那个时代的服务态度。不知道开封的北书店街保存这个店面上的字的用意何在,是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反思还是留恋,如果仅仅是前两者,我们会对这样的保留唤醒我们的记忆感受现在生活的富足感到满足,如果事后者,我们不仅会从这里看到开封失落的根源所在了。历史选择了开封,同样历史也抛弃了开封,今后的开封究竟想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事关每个开封人的命运,也只有开封人自己才能掌握!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厚重的墙、雕梁画栋、古典的路灯,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北书店街的和他代表的开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曾经的辉煌历史,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曾经选择过开封,历史也抛弃了开封,至于今后开封的发展只有靠现在的开封人了,毕竟过去的辉煌是历史!就像贝利说得那样,在他踢进1000个球时,记者问她队踢进的那个球最满意,他说第1001个,过去的只能说明过去!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开封的历史不是一般的历史,北书店街上的建筑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就像这棵位于北书店街上的古树,虽然历史久远,显得沧桑与悲凉,但这不是开封的全部。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个建筑是位于北书店街南侧的一个建筑,在整个北书店街上,就数这座建筑雄壮浑厚了,这个三层的建筑,这个敦实的建筑同现代的建筑比起来也许是显得渺小与灰暗,但是在北书店街就显得格外的兀突了,所以这个建筑似乎是某个单位的办公场所,具体是什么单位以经济不清楚了,不过从那两个不协调的空调和几个朱红的灯笼可以判断出是一个政府的相关机构的办公场所,不知道在这里办公的人们是不是整日地陶醉在每天五点后这里人声鼎沸的辉煌之中······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个三层的建筑依然是保存着一个书店,虽然经历了岁月的侵蚀,但是上面那些精致细腻的花纹还有顶端檐廊雕刻的那些木质的饰品依旧安然无恙的呆在那里,静静地守护着北书店的繁华与寂寞,说他繁华是因为没有一座城市的夜晚能够像开封的北书店街和鼓楼广场那样到了夜晚人声鼎沸生意红火的,说它寂寞是几千年来开封虽然一步步地走向败落,但是这个城市的人们依旧守着这样古老的传统不愿意放松与丢弃!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老寿星、祥云、寿桃这些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与代表,从这个斑驳的浮雕上这里不难看出即便是在浓厚的商业上,这些东西也是被十分看重的,长命的寿星只能是人们的一种企希了,开封历经的风雨与兴衰是这座城市的人们只能用企盼来表述他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了。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建筑上的商标两个字,我始终没有搞清楚是什么意思,虽然问了这里的住家商户,他们也不知道,我不懂的启示很多,就像我虽然在开封上了大学,就是不明白这座历史名城为什么它离这个时代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哪,自从1952年河南的省级政府机构搬到郑州以后,这里的发展就似乎只有倒退了,在河南经济版图中的位次越来越往后了!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个两层的门楼,这又砖与木材建造的门楼,那些由彩色的木雕构成的纯粹属于装饰作用的部分,在制作阶段是那样的繁琐与精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耐心的,这种耐心是与当时工业文明的不发达相对应的,这些雕梁画栋的建筑虽然在其他地方也大量的存在,比方说苏州、比方说周庄,但是那里的人仅仅是把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作为一个历史的符号存在,作为吸引外地游客的资源存在着,而开封似乎不你这样,开封人的思维似乎永远留在了皇城子民的光环中·······一直不愿醒来!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这栋建筑上的绘画,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侵蚀,但是色彩依旧鲜艳,鲜艳的布仅仅这样的色彩,这样的颜色在古代建筑上是很少有的,这样的创新是跳出了开封历史文化的底蕴的,不知知道为何在这个古色古香的书店街上为何会有这样的一个另类,这也许是开封想挣脱沉重历史包袱的一种宣言吧,但是这样的挣脱与开封所有的羁绊似乎是不成比例,因此开封的书店街并没有因为这个建筑壁画存在而改观,开封的历史更没有因为这小小的鲜艳而发生丝毫的变化!

 

 

那建筑、那符号、那个城市的历史与那个历史的城市

 

熙熙攘攘的书店街上人流还有鼓楼夜市上摩肩接踵的食客是开封留给这个世界的一个奇观,也是开封沾沾自喜的资本,人流的热闹并不会改写开封的历史,那些书店街上的古建筑会不会像原来的北土街等大量的古建筑那样被夷为平地后变成一个个不伦不类的建筑哪,开封的兴盛于衰落在历史与文化上仅仅是一个符号,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仅仅是感叹而对于开封意味着什么哪,这样的事情只能由开封来用行动作出回答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