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作家张一涵在临沂日报发表的《追梦画坛 唱回故乡》解读我国著名画家刘家生先生艺术之路

(2013-05-21 22:35:13)
标签:

文化

追梦画坛 唱回故乡

——解读我国著名画家刘家生先生艺术之路

                                            □张一涵

 

     都是因为那座山,都是因为那条河,让无数沂蒙儿女梦牵魂绕。因为对沂蒙山这片故土爱的如此深沉,在采访我国著名画家刘家生先生的日子里,他谈的更多的就是他那挥之不去的沂蒙情结。沿着画家的足迹和心音深入蒙山沂水的肺腑,去感受这片土地深沉的呼吸,那样的意境让我生出好多感动,那些无限扩张的艺术魅力,将我引入一种旷世的情怀里,每个触角都生发出来。直至谈及刘家生个性,一语惊心。看似晦涩的词汇,却让我更加体会他恣意的艺术创作人生……

1959年,刘家生出生在沂蒙大青山脚下一个小镇。母亲那做饭的风箱声“呱嗒呱嗒”地陪伴着他的童年,父亲的画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兴趣,也正因为如此,他和他的两兄弟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画画。6岁的时候,刘家生就拿起了父亲的画笔,开始写写画画,这为他的童年增添无穷的乐趣。8岁那年,他在父亲的房间里无意发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如获珍宝,天天趴在桌子上,照着画谱临摹起来。可最让他痴迷的还是画竹子。

那个时候,农村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村里人从山上砍下来的竹子,插在磨眼里,寓意为竹报平安。刘家生也把竹子插到磨眼里,一边欣赏,一边画画,直到竹叶干了,然后他就用绳子拴上,将竹子扔到深井里浸泡,第二天接着再画。回忆起当年,刘家生说:“我把竹子往磨眼里一戳,一手拿纸,一手握笔,就围着它又喊又叫地转起圈来,母亲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子,以为是中邪了,叔叔看见后对母亲说:‘这孩子长大了必成大器!。”

转眼到了1977年,18岁的刘家生怀着一腔热情走出沂蒙山,来到北京,光荣踏入了绿色军营,成为三军仪仗队的一名战士。在部队里,他很快就出名了。让人费解的是,刘家生不是因为他的枪法出名,而是因为他的画画出了名气。在部队上,刘家生对于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痴迷,众人皆知。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都与绘画有关。晚上,他一般都要画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他不但经常去北京火车站速写,周末还要坐地铁到前门,然后再转公交车到美术馆临摹名画。战友们都知道,刘家生最喜欢的两个地方就是美术馆和垃圾场。那个时候,刘家生的津贴一个月才7元钱,为了省下钱买笔墨,他经常跑到部队附近的一个垃圾场捡废纸和旧画报,然后将旧画报根据山水、人物、动物装订成素材,把废的墙报纸裁剪整齐,订成素描本,以此来丰富他的绘画世界,追逐他的画坛之梦。

良师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就学生一生。在部队期间,刘家生有幸拜董寿平先生为师,颇得恩师的喜爱和真传。刘家生说:“老师一直教导我,古人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也成了刘家生的座右铭和不懈的追求。四年后,刘家生被部队送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1983年,刘家生进修于中央美院山水画系,获硕士学位。1995年留学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水彩系。他先后从水彩、油画、水粉及传统水墨艺术入手,在继承传统画法的基础上运用西画透视的手法,形成了中西合璧独具风格的技法。他的绘画技巧、透视等都是超越传统的新招,尤其在写竹技法上,突破了中国绘画史上千年不变的古老画法,被美术界誉为“新竹山水画开拓者。”

在当代虽然画竹的人士较多,但是,能在竹画上能绘出精神、画出美感画家更是寥寥无几。刘家生先生笔下的竹子,不但具有传统中国画中那样的气势与高洁,又显出秀丽多姿、可敬可亲的生活化气息;既让人感受到文人的气节与傲骨,又不显得那么孤高。在读他的画时,你会明显感受到一种清新秀丽而又积极向上的气息拂面而来。

当然,刘家生先生虽以画竹而闻名,却并不仅仅画竹。他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画作无不透露出他清新而又大气的风格,无不表现着他积极向上、文人气息的精神。在他的画里,既蕴藏着他对古代先人绘画技法的理解,又饱含着他数几十年来走访名山大川,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一幅画是否在观赏上给人以新的艺术美感,让人有愉悦的心境,不但是画家对艺术技巧的掌握,更是画家人格美的具体体现。读刘家生的画时,你会感觉像是自己在云中漫步,又像在顺着溪流而下,寻找家乡的梦境,有时竟产生异样的快意,会被那幽静安祥、却又波澜壮阔的气势所震憾,这是他用心生活、用心作画的成果,也是他成功的必然。

20世纪80年代开始,刘家生先生的作品就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各地美展,不仅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相及团体,还被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饭店、日本国际贸易大厦、南非大学等收藏。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法国、马来西亚、比利时、瑞典、加拿大及南非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主动邀请刘家生参加美展、交流、讲学等活动。刘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南非大学客座教授、《当代书画英杰》编委、委员。“中国山水画十佳人物”,“新竹山水画开拓者”(军旅画家)。他擅长山水画,但以画竹见长。其新竹画法已载入中国美术史,名字列入中国美术家人名录,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目前,刘家生的画竹破节法已突破历代技法,是我国第一位走向世界高端的画家。2005年被文化部授予“优秀艺术家奖”为弘扬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201091日,他应俄罗斯美术家协会、国家美术馆、教育部、文物局等单位联合特邀举办个人画展。当时,参与媒体60多家,俄罗斯新闻台24小时滚动播放。美术界的专家教授,及大学、中学、小学的老师、学生参观了刘家生画展。俄新闻台报道说中国画家刘家生的这次画展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是中国艺术家首次在俄最具轰动力的一次,使俄罗斯的学者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画的魅力。”俄罗斯美术馆馆长说:“俄罗斯和中国有着非常友好的联盟关系,愿俄中两国艺术交流持续友好的发展。在采访中,刘家生说:“看此报道后,心情无比激动,未想到我的画展在俄引起如此强大的震撼力。这次邀请展,激发了我对以后创作的激情和动力。俄罗斯、法国、荷兰等国家的油画在世界占有首要地位,中国画是我国民族自己发明创造的艺术画种,但愿我国璀璨的文化艺术像《神州号》一样覆盖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的艺术在世界各地开花。”

刘家生,这位沂蒙山的骄子将中国绘画艺术传播给到了世界各国。在俄罗斯个人画展之后,他将对创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想和总结,编辑出版《刘家生画集》、《刘家生水墨画选》、《画竹名家》等。当浩繁的刘家生画集出版之时,他或许对艺术真谛有更深的感悟,对艺术的将来有更高的追求。

艺术需要夸张、想象,还需要真真切切的沉淀积累,需要沉下心来认真体验生活,他喜欢去大自然去创作,那里才能找到艺术的源头…刘家生从91年到98年连续7年去广西桂林写生,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一年连续去了6次,这种跋山涉水志坚行苦的精神被广西日报及航空画报广为传颂。

同样,家乡沂蒙山也成为刘家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那巍巍的蒙山,清清的沂河,跨越时空永存悠扬的《沂蒙山小调》……都深深地震撼了他。他在用心灵描摹家乡,他用画笔在探索和诉说他以沂蒙作为创作的母体,画蒙山、画沂河、画大青山。他的作品笔法老道、敦厚中透出优雅的气息,从他的画中传达出对沂蒙文化传承的一种精神坚守。沂蒙文化、沂蒙精神的元素在刘家生先生的艺术风格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浮现,终极成为他的艺术个性得以张扬的起点和归宿。他充满激情地说:我来自美丽的沂蒙山,那里有我的根,那里是我眷恋的土地,那里有我深爱着的人们。”我把刘家生先生比作一只沂蒙山的候鸟,是再恰当不过了,沂河岸畔是他几度前往的所在,沂蒙大青山则是他永远守望的精神家园。从他的每一寸呼吸都能看出他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为使自己的创作始终能够准确把握沂蒙的基调。平时他一进画室就会把音乐打开,让自己置身在轻松、奔放的感觉里,让自己投入创作。《沂蒙山小调》唤起他美好的回忆,给予他创作的灵感,每当他生活中遇到困难,创作上寻求超越,他都会静静去聆听那来自遥远故乡的吟唱,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人常说画家有第六感觉,是的,不错,这种感觉来源于“主观感情这是刘家生先生对艺术的洞悟。人一旦真正投入艺术,真如寄身空门,甘苦冷暖自知,所谓不同者只是信念而已,精神的升华,往往是信念之差,但要跨出这一步需要付出很沉重的代价。他对此有超忽寻常的感悟。

纵观刘家生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超越,更可以看到一个完全把自己融入山水的画家对它如梦如痴的爱。可以想象,刘家生先生曾在这一幅幅画前是何等地不能自已。每一幅作品透着他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和渴望,都深深烙下刘家生印记。甚至你会在某一副画中读出一种呼喊,一种嘶鸣,那是对古老的沂蒙文化传承的一种坚守的吟歌。他说:我愿以我的作品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心中的激动。他的作品因为注入了生命记忆而意蕴深邃、耐人寻味,让观者在开启心灵的同时,在舒缓悠长的诗情画意中跟随他一起进行追忆、怀念和心灵的碰撞,刘家生先生说:“这也是他作画中最想要达到的境界。”

每年刘家生先生都要回到故乡,有时一年能回来数次。他认为每个画家都应持有一种精神使命。他说,我希望我的艺术和我的经历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加热爱我的故乡沂蒙山。对于刘家生先生而言,挥洒在纸上的不仅仅是墨,而更多的是心血,是汗水,是情感、是他灵魂深处渲泻于宣纸上的艺术精髓……这或许就是画家刘家生和生活中的刘家生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吧。

刘家生先生,这位沂蒙山走出来的时代骄子,这位追梦沂蒙魂几十年如一日、对家乡始终怀有炽热感情的沂蒙汉子,常做如是感慨:“我的家乡沂蒙山不仅赋予我生命,更赋予我用绘画艺术表现沂蒙魂的激情!”在此,我以这篇文章,表达我的一点微忱,真诚祝愿刘家生先生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气势创作出具有独特品格、独具韵味的精品力作,丰富百花争艳的中国绘画艺术,则不胜祈祷之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