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2023-06-08 21:33:48)
标签:

不解之缘

熊六扬书法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写在前面的话 
 
        记得12岁那年,父亲让我写春联。那时,如其说是“写”,倒不如说是颤颤巍巍的“涂”。不过,也就是这个“涂”,让我对业余习书一发不可收。打那以后,每每看到自己喜欢的字,都要反复揣摩。17岁那年,我回乡务农。当时农村的宣传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根据生产队的安排,农田的坎都要铲平,写上宣传标语。于是乎,家乡的田坎便成了我习书的“纸”,石灰变成了“墨”……18岁那年,我来到龙岗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学校的墙报、黑板报又成了我习书的“用武之地”;学校订阅报刊上的各种书体字,自然成为我习书的好“字帖”。

        1973年12月,我光荣地走进了人民解放军大学校。从仙游到福州,从梅山到厦门;从连队到机关,再从机关到基层,我习书的机会更多了。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新的 地方,每次逛街闲走,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街头巷尾的招牌、匾额,遇上自己欣赏
的字,总要驻足不前,反复学习,用手临摹;第二件事就是到新华书店,免费欣赏名人字帖,有时也买上一两本,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当然,更让我难忘的是,2013年来到京城后,国博、军博、首博,荣宝斋,中国美术馆、国家图书馆、国家画院、书画频道美术馆、中华世纪坛,等等,这些让人敬仰的艺术殿堂,走进了我的视野,我成了这里的“常客”。可以说,那里有书画大展,那里就有我的身影。虽说不上是见多识广,倒也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习书的路更清晰了……
       这便是我的业余习书之路。
      (熊六扬)

       一、在京与著名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合影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时间:2016年7月27日  

          二、参加书画频道美术馆活动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三、在北京玉宝斋试笔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时间:2016年8月26日

         四、上百度图片的书法习作(部分)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五、上百度搜索的书法习作(部分)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六、上新闻搜索的书法习作(部分)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七、 微博阅读超10万的书法习作(部分)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