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轻松成功8一文定终身

标签:
版权转让出版部队终身qing话题 |
分类: 笑谈轻松成功(纪实文学连载) |
1974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普通人”刚刚从师文艺创作组回来,“老家伙”就把他找到管理股长办公室。“普通人”这次到师文艺创作组已经两个多月了,还未来得及向“老家伙”汇报,他不知道“老家伙”这么急着找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家伙”简单地询问了一下“普通人”在师文艺创作组的情况,便关切地对“普通人”说,“恐怕这样下去不行,到时你连党都入不了。……”
1974年,是“普通人”来到解放军大学校的第一年,因此,也是关键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大多数时间是在外面“出差”:师新闻报道组、文艺创作组、理论骨干培训班等。尽管他在全团理论研讨会上曾经一鸣惊人,夺得个“最好”,但凡有过部队经历的人都知道,当兵的必须从基层干起。否则,就有可能影响你的锦绣前程。
可见,“老家伙”提出这样的问题,自有其道理。
为了拴住“普通人”,“老家伙”把他安排到司令部打字室担任打字员。
其实,“普通人”并不情愿这样做,也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出身,还是他的追求,他把知识看得很重,很重,他是真心实意想在师里多学点东西。当年,“普通人”所在的某炮兵师,是人才济济的地方;而入党是迟早的事情,他当时并不那么着急,只要你在心里不放弃!
然而,“普通人”又不会公开反对“老家伙”的意见,何况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老家伙”接来的兵,现在又他是的部属,这主要是由“普通人”的性格决定的,在某些方面,他不愿强求,常常选择“放弃”,他不想让自己活得太累!
就这样,从1975年年初开始,“普通人”便在司令部打字室,天天与没有情感的铅字、油墨和纸张打交道了。
用当年“普通人”的话说,这项工作,“看似枯燥无味,但也其乐无穷”。
那时,打印文件是要一个一个铅字敲的,不象现在发文那么简单、便捷—全部现代化了。
这也许是当今文件“多如牛毛”,“漫天飞舞”的原因之一吧。
不过,根子肯定不在这里。
“普通人”虽然被打字室拴住了,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在工作之余,他照样写文章,向报社编辑部投寄稿件。
当年,部队把在报刊上稿件,列为部队政治工作重要指标之一,各级领导对此那是空前的重视。军队报刊,上至《解放军报》,下至各大军区的报纸,几乎是车水马龙,天天有部队的新闻干事带着报道员来送稿件。各部队报道员寄来的稿件,更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装。因此,稿件见报率便是出奇的低。有个报道骨干,一年内,向报社投了一百多篇稿件,全都如泥牛入海无消息,结果还是通过熟人介绍,在军区的报纸上,上了一个小“豆腐块”。
至于中央级报刊,那就更是比登天还难。
“普通人”不信这个邪!
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团司令部机关打字室工作,接触首长和机关干部多,信息来得快等优势,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在稿件的特色和质量上,而无暇找关系,稿件写好后,再在方格新闻稿纸上一个一个字的腾写好,然后直接寄给报社。
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概是一个月后,“普通人”的写的文章,就被《人民日报》采用了。
据说,这是某炮兵师多年来、有人甚至说是该师组建以来,第一次上《人民日报》,“普通人”也就成为该师战士上《人民日报》的“第一人”了。
这个“第一”,远比他在全团理论研讨会上一举夺“冠”,更具有轰动效应。
也正是这个“第一”,决定了今后较长的岁月里,“普通人”姓“军”,而非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