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轻松成功7不经意夺冠

标签:
版权转让出版夺冠新兵旦子qing话题 |
分类: 笑谈轻松成功(纪实文学连载) |
到了警卫排后,新兵们配上了鲜红的领章和帽徽。“普通人”这才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兵了。
“一颗红星头上挂,革命的旗帜挂两旁”。
当年,军分区孙副政委在“普通人”的生产大队蹲点时,有一次,天下着毛毛细雨,他的警卫员小郑披着军用雨衣,肩上挎着个手枪……这一威武的形象,早在“普通人”的心中定格了。
现在自己也是孙副政委警卫员那样令人羡慕的兵了。“普通人”感到无比的自豪,不时地还借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光辉形象”。
不过,你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普通人”分配到警卫排后,并不是分配到被人称为“全团第一班”的警卫一班,而是分配到警卫四班。当年,这个团的警卫排共有四个班。其具体的职责是:警卫一班担任团首长的警卫员;警卫二班、三班负责团首长和司、政、后机关的站岗执勤和公差勤务等工作;警卫四班当时正在人称"夹皮沟"的机关小农场生产劳动。
与“普通人”一同分配到警卫四班的还有另外两个新兵。
转了一大圈,又当上了个“农民”,重新回到了多年前。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想得通的事情,“普通人”却一笑了知,泰然处之。其他两个新兵,也许是受到“普通人”的感染,或许是其他原因,从表面上看,也没有更多的抵触情绪。
不过,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岂能抗命?!
八年后,在连队担任政治指导员的“普通人”,正是用这个“紧箍咒”,“降服”了试图“抗命”的几个江浙籍老兵,那是后话。
其实,“普通人”真正在机关小农场劳动的时间很有限。
在农场劳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便被团政治处抽去搞新闻报道,这是部队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在这方面培养了不少人才;之后,他又参加了师里组织的文艺创作和理论骨干培训。
也就是这个“理论骨干培训”,第一次把“普通人”推向了全团官兵的面前。
那是师理论骨干培训结束后不久,团政治处组织了一次全团政治理论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发言的有营、连政治和军事干部代表,还有战士代表。“普通人”就是战士代表中的一个。
研讨会由团政治处李主任亲自主持。
会上,发言的同志个个都很认真,“兵”味特别浓。不过,大多是照本宣科。也许是照着稿子念,不免有些枯燥、呆板;也许是受当时盛行的“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的影响,那些从报纸上抄来的东西人们并不喜欢,不少人在台上口干舌燥、振振有辞地发言时,下面的官兵并不欢迎,有无精打采低着头的,有小声交头接耳的……
轮到“普通人”发言了,却是另外一番景致。
他不拿讲稿,不抄报纸,不仿“梁效”,而是紧密联系部队官兵实际,应用历史的、哲学的和文学的等方面的知识,轻松自如,绘声绘色,侃侃而谈。台上的首长、台下的官兵顿时都竖起了耳朵,认真而又吃惊地注视着这位个子不高却又不同凡响的新兵……
最后,由李主任作理论研讨会总结。他讲了这样的话:“依我看,今天发言的都不错,不过,讲得最好的还是我们的新战士‘普通人’。”
就这样,貌不惊人的“新兵旦子”,不经意中夺得了个“最好”。
事后,有人问他“夺冠的奥秘”,“普通人”只讲了最为普通的话;“第一,是放松,第二是放松,第三还是放松……你就权当台下的官兵都是自己的学生。”
“普通人”平时虽然不善言谈,更不会夸夸其谈,而一旦进入“状态”,便“势不可挡”。
他就是这么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