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在老磁带里的歌声
(2009-08-08 23:01:01)
标签:
磁带歌声《梅花三弄》录音机罗大佑北京杂谈 |
凝固在老磁带里的歌声
“虽然生命中有许多朋友的面容,
会随着光阴而变得无法辨识。
而我却要用歌声留住你的记忆,
就让未来等一等吧!
如果想念我,请到我的歌里来找我。”
——张雨生
它们凝固在那些老磁带里,似乎还将被永远地搁置在那些已经逝去的时代。
记不清到底拥有过多少盒老磁带,它们在我的一次次迁徙搬家中不停地散失,当然,也不停地有新的加入,直到4年前为止。那时节,正是CD唱片大行其道,为人们提供着了无杂痕的声音,谁还去听放起来沙沙响的磁带呢?再很快,MP3
、MP4 、iPod touch,占据了我们的口袋,IT业巨头们宣布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
我的老磁带,静静地立在书架最上层,一盒挨着一盒,承接着这座城市里无孔不入的粉煤灰。书架很高,偶尔我也会想起某盒磁带,便要搬来梯子取下它,拭去厚厚的灰积,放进随身听的卡座里,沙沙的空白音过后,罗大佑、齐豫、张雨生、德德玛、张国荣、恩雅们就在耳畔响起。其实在我的电脑里,都存有他们的歌。不过,就为了这偶尔的想起,我的随身听仍保留在书桌上,时刻装足5号电池。
我不是音乐发烧友,对古典音乐几近白痴,对流行音乐连“略懂”都谈不上的。只因为,生活中有了音乐所以爱听音乐,只为了,听音乐能让我从许多的事情中暂时出离,恍惚间能抚慰着自己的心灵片刻也好。但我是那种感官迟钝的人,往往一首歌唱烂了大街小巷之后,才反应过来,听听也就算了。可真要是喜欢上了某首歌曲,就很难再放下,一遍一遍地听,哪怕它早已流行过了N多年。
姜育恒是我曾经超喜爱的歌手,一度超过了对罗大佑的热爱。我把他的歌几乎都翻录下来,前后共录了3盒。那时我是买不起音乐盒带的,便从不多的零用钱中攒出买空白带的花费。录音机是爸爸托人从北京王府井买来的,银灰色的爱华牌,为的是让我学好英语。我在姜育恒的歌带外壳上写上《许国璋英语》一二三,爸爸就以为我在天天听英语了。那时最喜欢听他的《梅花三弄》,尤其是那段“独白”,仿佛从午夜的月光中飘来,映照着梅花的影子,极契合那时沉迷于唐诗宋词的我。上大学后,不再听《梅花三弄》了,刻骨铭心的是《再回首》《驿动的心》,那是别有忧愁暗恨生的阶段,平生第一次要独自面对许多人与事,对社会有了懵懵懂懂的认知。前几年姜育恒曾在北京开过个唱,我坐在电视机前看转播,摄像机镜头扫过,台下满满的全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听众,当《再回首》的曲子响起时,全场大合唱了,那些已经远离中学、大学时光多年的70后们,唱啊笑啊,眼里却是泪光在闪。一曲终了,我看见一对夫妻抱头而泣,才发觉自己也是泪流满面了。那3盒标着《许国璋英语》一二三的带子,早已不知失落到哪里了。
罗大佑的《你的样子》,林志炫后来也唱过,并因此喜欢上了林志炫。其实罗大佑的诠释最到位,但林志炫的声音真的很好。北京、上海的文艺圈把罗大佑奉为“音乐教父”,我是看不懂他们写的长篇大论的,喜爱他的歌,是因为他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个提着易碎灯笼的童年,走过孤寂的小路,远远地与今天的我相望,我便知道,自己的心中最终还是留有一种童真的。在罗大佑所有的歌中,《你的样子》也许不是最多被人谈起的,但,是我的心爱,尽管我至今都不能很流畅地唱好它。
这是不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极喜欢的某首歌曲,并不一定是你唱得最熟练的。
在我一直都喜爱的歌手中,张雨生是最被我误读的。《大海》《我的未来不是梦》《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当然是他鼎盛时期的大热,他的清亮高亢的声线几近绝版,大学时代迷恋在他的声音里,不可思议的,我这低沉的嗓音是怎么很快就可以跟着他的歌声飙到《大海》的顶端。再没有一首这样的歌,能让我酣畅淋漓地唱到high。1997年11月12日,他的歌声戛然而止。两年后,我才从一套纪念他的《张雨生未来》中,听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他,那是呼唤着《湖心草深长》的他,是想《带我去月球》的他,是目光关切着《永公街的街长》和《动物的悲歌》的他。我惊讶于他拥有如此个性而丰富的音乐才华,岂止横溢的才华,他是那种呕心沥血的赤子,蕴藏着一颗悲悯的大心,永远在现实中看到未来。
大学时代让我流连的,是图书馆和语音室,后者储存有大量的中外歌曲,可以很便宜地自由录歌。在那里,我遇见了甲壳虫、卡朋特兄妹、布莱恩-亚当斯、约翰·丹佛??银灰色的爱华牌录音机留在了家中,我用哥哥送给我的红色星球牌录音机听着欧美流行经典,那是我英语最好的时期。我曾经将自己对卡伦·卡朋特的喜爱写成一篇小小的随笔,偷偷地寄给《通俗歌曲》杂志,没想到被登了出来,10块钱稿费正好买一盒《Yesteday
once
more》,可惜,这盒很有纪念意义的带子在同学们的转借中丢失了。我的红色录音机也因为外放音质极佳,经常被校文工团的同学借去排节目,等不及我大学毕业,就满身伤病,只能当收音机使了,最终被小巧的随身听所取代。
我偶尔还会听一听老磁带,只是我越来越感觉到,我的这些老磁带们,在卡座里转动的身体在慢慢疲惫,有的更是发出刺耳的嗞嗞声,无法再听了。而网络时代的音乐永不磨损,只是它太像潮水了,铺天盖地地扑向我们,很快就偃旗息鼓,被下一波浪潮拍打得无影无踪。
我十分清楚,早晚有一天,那些听起来有着沙沙背景音伴奏的老磁带,会失去歌唱的能力。该来的总要来的,那么好吧,就让我留着它们,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一个小孩儿问我这是什么时,我解释的同时,顺便把它们陪我走过的日子回忆。
前一篇:南湖高尔夫副总何大尉
后一篇:李晓光——瑜伽中的悠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