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公交暖人心
(2009-02-13 22:10:02)
标签:
杂谈 |
国庆节的前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所乘坐的公交车堵车了。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的车也在一寸一寸往前蠕动着。天渐渐黑了,可车却没有向前走多远,等不及的人,有的开始下车了。但我是只能乘车回家的,因为除了这条路,我是无路可走的。天越黑,心越急,可不管心里怎么急,谁都一点儿办法没有啊,只能焦急的企盼着道路畅通。
这时,旁边有个大姐叫了起来,这是怎么啦,咋往我身上靠啊。原来,我身旁的一个女同志,不知道是由于体质弱还是车里空气不通畅,出现了头晕的症状,不知不觉就靠在了她身旁一个大姐的身上。大姐一边把她扶住,一边嚷,“这儿有人站不住了,哪位好心的给她让个座啊!”过了好半天,也没人反应。大姐只好说,“没人让座,站着你又受不了,那就蹲下来,休息会吧。”女同志缓缓的往下蹲,有气无力的样子。这时,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子站了起来,说坐我这儿来吧。于是,不舒服的女同志终于有了个自己的座儿,然后大姐帮她打开窗,她长长的舒了口气,连声对她们说着谢谢。
看完这一幕,我寻思,这车上应该有老弱病残孕席的啊,它在哪呢。还好车上开着灯,借着灯光,我看到在司机驾驶座后面的台阶上,是并排的四个座位,在座上方的车身上,赫然贴着几个大字,“下方四座,老弱病残孕席”。而座上坐的,虽说是女同志居多,但我却看不出哪一个在老弱病残孕之列。我不禁想,他们为什么不起来让座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坐在了应该让出的座位上吗?这是公民道德意识的不到位,还是我们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呢?
在发现问题之后,分析和调查它的成因固然是一方面,而最要紧的是如何把它解决。针对有人要晕倒却无人让出老弱病残孕席这一事件,我想先放下公民的道德素质不谈,而看一下规章制度的问题。座位上方,赫然写着“下方四座,老弱病残孕席”,那么哪个是病人的,哪个是老人的,哪个又是孕妇的呢?如果是非病人、非老人、非孕妇坐在了这些座位上,那么在出现了病人、老人、孕妇之后,司乘人员或乘客有没有权力要求坐在相应席位上的非病人、非老人、非孕妇起来让座呢?还有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这几个座位在高高的台阶上,而且离车门稍远,上下车和上下座都不是很方便,那么又为什么要把这几个上下都有难度的位子定为老弱病残孕席呢?我认为,这都是想要用心服务的每一个司乘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有权力来修改规定的话,我会把下车门前方的那个位子写上孕妇席,把孕妇席前方的一个位子写上老人席,把孕妇席或老人席旁边的两个位子都写上病弱残优先席,这些位子都是近门且临窗的。这样,当有孕妇和老人乘车时,他们就可以到指定的位子乘坐,因为那是公交为他们提供的专座。每个人都是母亲含辛茹苦所生,尊重孕妇,就是尊重生命,也是在尊重我们自己。老人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贡献了一生最宝贵的时光,当他们乘车时,我们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在关怀我们自己的未来,因为你和我,也有变老的那一天。病残弱优先席是指病弱者或残疾人乘车时,病残弱席上的人应主动让出座位。当然,病弱有时候在车上是不好作出鉴定的,但是,当乘客提出自身病弱,需要座位的请求时,如果病残弱优先席上已就坐的乘客不主动让座,司乘人员有权要求孕妇席上的非孕妇及老人席上的非老人为其让座,如果这两个座位上坐的均是孕妇和老人,司乘人员可询问病残弱优先席上的乘客是否能主动为其让座。如果仍无法为其找到座位,司乘人员可询问全车乘客是否能有人主动为其让座。如果条件许可,司乘人员也可以自备一个小马扎,或者准备些报纸,为确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乘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人性化的关怀。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规章制度健全,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准自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然,某些事情的改革,起步是艰难的,过程也是曲折的,但只要有人坚持不懈的去倡导和宣传,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我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我们城市的公交改革,也在大步向前的进行着。如果我的这点见解,能使公交服务更加温暖人心的话,那将是我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