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生》:有一种爱叫做追随

标签:
影评大武生 |
分类: 【为你而来】 |
写这篇影评之前,我想说的是,戏曲和电影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从上世纪开始,就不断地有电影人把戏曲经典段子改编排成电影,并把武术和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结合拍成动作和文艺兼具的电影。无疑,《大武生》是两者结合水平的提升,动作的精炼和人物的塑造都是很成功的,尽管所用演员演技都很青涩,但是在电影演员青黄不接的现在,能达到这个绚烂的效果也值得赞扬。
之前看高晓松的采访,说他自己七年前把这个故事讲给金牌编剧邹静之,然后经过精心打磨,终于把一个故事变成一个剧本。邹静之说:“《大武生》的剧本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反复修改,因为我喜欢这些真挚的人物,喜欢这个义比恩仇大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相信也会感动每一位观众。”
一、高晓松:态度决定高度
酒驾事件后,我们都看到了高晓松的态度,没有别的艺人理所应当的桀骜傲慢,而是诚恳认错,认真服刑,但是没有间断学习,关注他微博的人应该都能注意到,翻译作品、歌曲等并没有停歇。这是一种态度。从《大武松》首映礼上的致词我们也可看个一二,全文如下:
各位同仁,感谢大家在长长的电影旅程中,今天停在这座小站,站台虽小,停留虽短,但希望各位能看到无限风光,珍存片刻感动。
电影于今日残酷的市场中上映,如同苦练经年的勇士走上战场,奋力一击,生死立判。但市场只是电影的一部分,如同工作和薪水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还有诗与远方,电影还有永恒之美。
电影之于每一个做电影的人来说,有人拿她当母亲,尽责尽孝;有人拿她当情人,充满激情;有人拿她当女儿,终生不舍。对我来说,电影是女儿——无论她美或丑,健康或残疾,风光无限或默默无闻,我都愿意把我对人间所有正面的看法告诉她,把我仅剩的美好情感赋予她,用她来抗争岁月和生活的折磨,用她为我们在世上留下音讯。
我永远记得女儿出生那天我的诚惶诚恐。就如今天看着自己的电影终于将光影投射于大银幕。唯一的遗憾是,没能站在影院外的路边,默默抽一根烟,看着散场时观众的脸。我想这是每一位立志为观众拍电影的导演的幸福。
有关《大武生》本身,我没有更多要说的,想说的都已在电影里,大家片刻之后就会看到。
感谢投资人、制片人:感谢你们对我自始至终的信任,希望这次《大武生》能扬鞭奋蹄,给各位争气。
感谢洪金宝大哥:没有你就没有这部电影。是你坚定了投资人的信心,是你在拍摄过程中给我提出了无数中肯珍贵的建议,是你美轮美奂的动作设计赋予了电影最难忘的篇章。直到今天,虽然你一向不爱抛头露面,但依然在我由于自己不检点而失去自由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带队征战,帮助电影。
感谢演员们:剧本只是一篇乐谱,是你们用自己的灵魂和热情让她成为一支动人的歌。是你们让一个个本不在世间的名字变成有血有肉的生命,变成你们的一部分,让电影从一堆机器和术语中生长出来,拥有了自己的基因和灵性,我爱你们。
感谢主创和全体工作人员,我们选择了世上最有魅力的工作。
感谢媒体朋友们,在一个几乎以数字和图表描述的时代,是你们用眼睛和笔,让在全球变暖时日渐冰冷的人们得知至少在电影中,我们还珍存爱与情义,拥有信仰和力量,像人一样活着。感谢你们。
感谢各位同仁,朋友,感谢你们无论是为了电影还是为了我今天来到这里。岁月长,衣衫薄,各位,来日方长。
我相信,高晓松出来以后将会呈呈现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高晓松,那是蜕变之后才有的姿态。
因此,从演艺圈大腕如王菲、章子怡、韩寒到场首映到他的粉丝都很卖力且低调地支持,不用太多的语言。
二、演员:新人值得鼓励
看过的观众都说这是粉丝电影,其实不然。这部电影拍摄之前还没有粉丝电影这一新潮名词的诞生。我只能说,在演员青黄不接的现在,高晓松大胆启用新人,给他们机会,不仅是看中他们清秀帅气的外貌,更是对新演员的鼓励。这一点,高晓松导演是令人敬佩的,为目前影视圈的恶性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同时,两位新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尽管演技青涩,但是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勤奋、努力和诚意。
唯一拧巴的地方是时代、场景和人物的格格不入,故事背景是清末民初,两位主演以及刘谦的服装未免有点太时尚了,那时候的大上海固然是现在的巴黎,但是戏曲的传统和人物、语言的塑造表现还是有点突兀。
有人喜欢和《霸王别姬》相比较,个人认为,那不是演员的问题,甚至和演员无关。《霸王别姬》表达的是大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共同点,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大武生》仅仅是梨园行行内不再比武小事件的讲述,讲述的是人性的某些方面,何况在戏曲江河日下的今天,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三、制作:清新优美大气的视觉盛宴
就故事本身而言,已是爱情、欲望、欺诈和背叛的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想要通过短短的一百分钟在光影流转中呈现给观众这么多人类最本真的情感实属不易,然而,洪金宝这位重量级武术指导的加盟绝对是制胜的一笔。
大武生本身就很接地气的动作加上武术,舞台上的精彩纷呈让观众通过各种意象和表现方式看到了导演的思想转变和创新。
四、剧情:深爱就要追随
众所周知,高晓松写得歌曲一向以清新、宁静的民谣著称,这种荡气回肠的作品几乎没有接触,《大武生》无疑是一种自我的突破,大胆的尝试,也是成功的。从故事的人物的安排,我们也能看到导演对爱情和爱的认识以及人生价值观的深入表达。
首先是一龙和二奎,两位兄弟对师父的追随,与其说是一种江湖情义,不如说是超越师徒关系的亲情,以至于两位离开的时候恋恋不舍,在经历了复仇之后的醒悟和回归都在为它服务。
第二个是岳江天的女徒弟席木兰对岳江天的追随,这是对爱情执着和诠释,也超越了师徒关系。尽管行内语云:武生不得与花旦苟且,然而,用木兰的话说“爱了就是爱了,什么叫苟且”。所以,在她的背上画着他的脸谱,她的隐忍复仇,她夺匾离开,都是为最后的追随做铺垫。末了,木兰说只有我可以让他安静下来,一叶孤舟,一块匾,从此二人隐遁江湖。令人唏嘘。
第三个是岳江天的班子对岳的追随,这应该叫做江湖义气。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必然有血雨腥风,在为师傅报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位老前辈听从木兰、两次下毒是为听从自己的内心,因为关老板的天下再好,那终究是寄人篱下,最初的开始那才是家。
人生兜兜转转,在这茫茫人世,谁是那个追随你的人?谁又是那个值得你追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