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一体的泰山文化之四:“幽区”升入“丽区”中华风骨千秋耸立

标签:
泰山十八盘南天门泰山文化图片 |
“幽区”升入“丽区”中华风骨千秋耸立
“我登上泰山之颠,天风浩荡向我呼唤。中华的风骨像泰山千秋耸立—
铭刻多少功绩,多少荣耀,多少尊严!泰山向我呼唤,要做中华好汉。”这
是爱国励志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的激昂歌声。
是呀!攀登泰山,就是一首爱国励志的心歌。站在中天门牌坊下,向北遥眺那南天门,那浩浩荡荡、气象万千的盘口处,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间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接南天门,下联升仙坊,由十八盘相接。泰山古建筑完美的利用地理环境,堪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fa3e5d27ca23434db648d0fe7a26d57e.gif?imageView2/2/w/750/h/1400/q/80我们知道,由盘道“幽区”升入天街”丽区”,将进入一个新的泰山石刻的天然博物馆。现存有500余座碑刻、800余处摩崖题刻,题名之多,可冠中国名山之首。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中天门处,吊笼索道高高悬崖,直通往快活山的南天门。著名书法家舒同题词的“泰山索道”的题词赫然竖立。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e2937264f1c848d380ad7a69f6e16f93.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1984年8月5日开通的泰山客运索道,是泰山风景区的一条索道,包括泰山中天门索道、后石坞索道、桃花源索道。三条索道以岱顶为中心,构成了连接中天门景区、后石坞景区和桃花峪景区的泰山空中交通网。
中天门停车场里,巨龙般的索道吊笼来回摆渡运输着,漂亮的民族样式的侯车长廊里,坐满了等待上下山的游客们。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ced848e413b2448d994e384cbbece611.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在整个“登天”序列的盘道中,山路始终是向上的,只是到了"快活三里”才有了向下走的趋势,这是根据泰山地势修建的,也是泰山盘道中少有的一段坦途。在此地前行,不再费力,路两侧林木茂密,蔽日成荫,石刻成片,行走在快活三里,爬山者疲惫的身体顿时轻松下来。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5cf9f4a512a843feaf56fd94c5382b7f.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位于泰山中天门登山道的另一座财神庙,香火不断。
走在“倒三里”里,但见沿途两侧旅社、饭店、商店鳞次栉比,好不热闹,好像又回到了繁花的街区。后弯北盘道口北是增福庙,增福庙规模虽不阔大,但里面祭祀着福、禄、寿三尊神像,香火当然旺盛。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98bdd4a83f56400da583bbe39c52ce45.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一个大“佛”字行书体石刻,出现在快活三里之北的石壁上。无首刻,无末署。不知那位高手将这“佛”字改写得如此完美,其书写手法具有特别的艺术效果,是泰山石刻中非常少见的。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aa063791cd8941fbb0f469ccce7945f8.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在斩云剑北约320米路东石壁上,有石祖芬揩书“天下名山第一”石刻,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石刻高160厘米,宽95厘米。“天下名山第一”6字竖列2行,字径24厘米。
众多的泰山刻石作品中,还蕴藏着一些无论是从表现形式上,还是从词义表达上,都较为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标新立异、妙趣横生,在刻石中展露头角。如这片山崖上是一幅线刻画:一只粗壮有力的拳头将披发山鬼打翻在地,上题永居九幽,迥异众刻,为岱阳唯一摩崖刻画。

再如这处"如"字刻石亦非常有名,可以说是泰山著名的刻石字谜,刻石刻于民国十年,即1921年,款为“辛酉春三月,李和谦游山乐”。这处刻石,字形像是一柄如意,因此有人认为是草书
" 如 " 字,也有人认为是"如此河山"
的变形字。
崖上有“河山元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太古清音”等题刻。明代陈凤梧也曾在此赋诗一首:“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苍水佩悬云片片,珠帘洞织月娟娟。晚山倒着肩舆下,回看斜阳景更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树之下,因大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谁知后世讹为五株。明代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40354a9bdff74508b1626c09f8004c0a.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天性颖慧,性情孤傲的方元焕一生好古文辞。这里原有一颗古松独立一松挺立于石壁之上,方元焕将它命名为“处士松”。是指此松虽然不在秦始皇所封的五大夫之列,但仍盘屈虬劲,有君子中立不倚之风,用来影射秦始皇所封的五大夫松。在其上方有明嘉靖年间题刻“独立大夫”,有题跋:“五大夫松世传蓺自秦赢。今观之,质理脓脆,非古也,或后人树建,以存旧耳。此松不在五大夫中,乃其虬屈苍劲,有君子中立不倚之意,视五大夫为强,予嘉之。书此以表孤节。
这里两山对峙,山上古松林立,青翠蔽日,中间峡谷即为登山盘道,而著名的“对松亭”就坐落在谷口盘道的西侧。“对松亭”因山得名,此处被称为对松山,是泰山著名景观之一。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2cfdc49c3d084afabf2d2b6aff9a5f7f.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泰山对松亭北古盘道东300米处,有一处古建中的坛庙祠堂类“梦仙龛”。据记载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任河南开归陈许道道员的麟庆捐资创建。梦仙龛坐北朝南,建在山脊上一处南北宽约6米的平地上,其北面、东面傍依山崖,南面下临绝壁,为歇山顶无梁檩结构,拱形门洞上有匾额横列“梦仙龛”3字。梦仙龛依山就势而建,典雅古拙,是泰山上一处重要标志性建筑。

五松亭西北侧即是泰山著名的朝阳洞。这天然石洞因洞门向阳故名。洞深如屋,可容20余人。洞内原祀元君像。洞外宽敞,古松挺秀,东临绝涧,十分险峻。据说当年乾隆在朝阳洞小憩,举首北望,山上白云缭绕,隐约见仙阁琼楼;十八盘似一条天梯垂向人间,两侧青山郁郁葱葱,谷底溪水湍湍缓缓,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于是乾隆不由叹道:壮哉泰山,绝好图画,可惜缺了一方印章。于是远看似一方印章的妙诗垂手而成。
盘道上欣赏那众多的石刻碑碣,各种书法,各种寓意,美不胜收。最令人称奇的也竞有“逃犯”的石刻:当你看到“逃亡二十五日登此第一高山”-季丰无时,你会怎么样想?如果真是逃犯,还有心情登泰山,想必也是文人雅士吧!
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827级,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地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顺口溜。从登山的“十八盘”处回头腑看,盘道如烟,蜿蜒曲折。图为航拍的十八盘的俯瞰图。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0859be8a6f4a4ba5aae05b4974a92eb1.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最危耸的低坳处,南天门赫然在望,海拔1460米!努力攀登向上!这真是毅力和意志的考验!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32d3531f2bfe44ca9daa74ac6ebf623c.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终于登上去了!南天门元中统五年(1264年)由布山道士张志纯创建。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站立南天门那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石砌拱形门洞前,撫模着南天门那阁楼式建筑,望额题“南天门”,感慨万千!
南天门后面的天门居宾馆,也是红柱灰瓦,古色古香,十分的醒目、吉祥。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904b0bb5c00c4d55810125d3596f835c.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碧霞祠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显示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43548e9e5b36490789c69b468a6d8220.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母,是传统民间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朝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传统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存于泰山岱顶唐摩崖之东的“于山见泰岱之高”石刻。是明代嘉庆年间的石刻。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edda551d16bc4587bbe3d572536f467a.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玉皇顶海拔高度1500米,有一种从地面升起来直入云霄的感觉。所以在古代玉皇顶又有天柱峰的称号,气势蓬勃,令人震撼。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39a93b8aad1c4f23a43af066451b5737.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在泰山极顶——玉皇顶玉皇庙门前有一座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石碑。碑顶上有石覆盖,石色黄白,形制古朴浑厚。奇怪的是,碑上没有一个字,因而被人称为“泰山无字碑”。到底是何人所竖,至今说法不一。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8b40d11944884192b579b703cee8d7ff.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故名思义,玉皇顶就是玉皇大帝居住的宫殿啦!但见红墙灰瓦围绕的宫墙圆拱门额上书五个大字:勒修玉皇顶。就是说这玉皇大帝的宫殿是皇帝下旨修建的。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1d8c0abea873404782fc97c1da800854.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院内,有挂满求福锁的栏杆,栏杆围起的场地中间,有一凸出石柱。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a415cfd220964856950944b0319fd179.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这一凸出泰山石上竖一石碑,上书:“泰山極頂1545米”。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a51f5d1b77be4378b329b3df6546d26c.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证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设坛祭天之处,现在玉皇顶已经成为登泰山观看日出的绝佳地。在这里,你可以姿意的观日出,赏云海,听松涛,仿佛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之中。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a8268a45ccf841a9b1a699d2dfcada5f.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从岱顶玉皇顶东行不远,就会看到两通并列的石碑,一为“雄峙东天”,一为“孔子小天下处”。两碑后有隆起的小丘,那就是尼父台。据记载,历史上曾有人感于孟子“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在岱顶刻了“孔子小天下处”的摩崖,后损毁。明代山东御史颜继祖在尼父台上又立了这通很有名的石碑。原碑于1967年被毁,仅存碑座,2007年由泰山管委重立。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8e9edeaa35f5462d99db544d5f1cc30c.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日观峰,山东游览名胜。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观日出而闻名。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f3fa59b3e62f49628940d24045e51fc5.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拱北石又名观海石。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现在已不能在上面拍照留念了,五十一年前的1968年的五一,我首次登泰山就曾在拱北石上与同学们拍照,留下了难忘得一幕。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ad399be52e1f4cebbbd777fe65dc5987.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瞻鲁台,亦名爱身崖,位于日观峰南,原名舍身崖。瞻鲁台三面陡峭如削,壁立千尺,下临万丈深渊,立此下望,令人眩目。此处又称“舍身崖”,因旧时常有人于此为父母求福而投崖舍身而得名。
https://ss2.meipian.me/users/2216787/1e1e7379f49a4c0a83a106b2eeea2d30.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泰山仙人桥位于泰山瞻鲁台西侧,两崖对峙,下为深涧,上有三块巨石悬空累迭,连通深涧,其状如桥,名曰:“仙人桥”。寓意凡人难过,唯神仙可行。仙人桥形势险要,神韵天成是泰山著名的奇景之一。三石巧接是外力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共同作用的一种偶然的巧合,自然界中常有这种巧合现象,正是这种偶然巧合塑造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观异象。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