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儿园》课程叙事六
(2014-11-03 22:42:33)
标签:
课程 |
分类: 2014小二班 |
周一:一日活动梳理。
(一)梳理一日活动
梳理一日活动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孩子们的视野要从教室逐步拓展到幼儿园了。因为我们不是一直在小二班的,还会到其它地方活动呢。
首先,出示“小朋友们好”几个字,问孩子们是谁会写这样弯弯曲曲的字?(小海螺),(小海螺已经过来了),我告诉他们小海螺听小朋友说了小二班有那么多玩具,可以玩那么多游戏,觉得很好,就来看看了。而且小海螺也去上幼儿园了,上岩石上的幼儿园。
可后面说的和前面的有点衔接不上,因为又一下子回到了孩子身上,从早上起床开始,梳理一日的学习、生活。感觉自己逻辑性有点差,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和安排,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感觉。而且梳理的环节过于琐碎了,有些也许可以合并成一个活动,虽然之前对此有过预设,但没有仔细规划,如纸张的安排、标志的替代等都没有细致地思考,所以今天的梳理不够好。
(二)参观幼儿园之一
下午,我们两两拉手去参观幼儿园,当然是从每天经过的第一个地方大门口开始,我们和保安叔叔打过招呼,还从传达室里的监控录像中看到了小伙伴们呢。然后去了保健室,中班的哥哥姐姐正在量身高呢。我们也进去看了量身高和测体重的工具,孩子们都很期待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去量一量。因为等待的时间过长,我们只能先参观到这儿,明天继续参观。
(三)内在动机最重要
这个主题是和孩子的生活连接得比较紧密的主题,科学和人文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进行到今天,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非常重要”。虽然这句活出现在很多书上,但这次我的眼中才真正看到了它。传统教育下的我们习惯了被教授,做了教师,首先会下意识地承袭这一点,虽然脑中的一些教育意识会给我们提醒,但我更多时候我还是个习惯于教授的人,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教授别人的欲望,喜欢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别人,尤其是被我们当成是无知的孩子。从上周开始,我就隐隐约约感觉到我“包办代替”得有点多了,看有些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就着急了,想通过自己的语言吸引他们。再加上少部分孩子带给我的看似良好的反馈也让我没能直击中心问题,心中隐隐的不良感觉被蒙蔽了。其实问题才是促发孩子集中注意思考的最佳手段,用问题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勾起他们想要知道真相的内在动机,让他们用内在的动力去主动思考,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作为家长也是一样,过多的告知会让孩子失去思考的机会,养成懒惰的习惯,和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探索才会让孩子更善学善思!